第一九七二章 南北阡陌,從未如此順暢(第2/2頁)
章節報錯
郗超對於桓溫家裡這幾個不爭氣的也沒什麼好感,要不是因為他們之前在荊州還有閒工夫搞內鬥,荊州戰場又怎麼可能轉眼糜爛,迫使大司馬不得不盡快邀戰杜英於淝水?
到頭來,這一通動亂,長沙、零陵和武陵等周邊州郡死傷都不少。
“自己認不清有幾斤幾兩,再加上世家的蠱惑,自然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杜英看出來郗超有點兒“意難平”,解釋道,不過他也沒有原諒桓家這幾個內鬥狂魔的大善心。
原諒他們,是整個荊州戰場上為內鬥所牽連,冤死的百姓所應該做的事,而杜英要做的,只是送他們去見這些人罷了。
“負隅頑抗,屢抗天威,按律當斬。”杜英緊接著說道,揮了揮手,“抓緊砍了吧,眼不見心不煩。”
郗超對此並沒有異議。
包括對於如何處置此次會稽郡、吳郡等地的叛軍,朝堂——準確說就是秦王府——上下達成一致,直接砍頭。
之前的杜英,還沒有進入建康攝政,招降納叛、寬以待人,那是為了儘可能團結更多的力量,從而將杜英往更高的位置上推。
而現在杜英已經在攝政王位置上,還要反抗杜英的,那就直接定性為造反逆賊,看了他們的腦袋、儘量不禍及家人,已經是杜英法外開恩、慈悲為懷了。
時代變了,現在才知道投降,為時晚矣。
“荊州既定,唯一需要招撫的也就是武陵蠻了。不過武陵蠻也沒有昔年漢末那般聲勢浩大,朝廷願意將對巴人、氐人的政策拿出來,再讓巴蜀的巴氐各部現身說法,他們肯定也就乖乖從命。”郗超在荊州久矣,對於荊州的瞭解自然勝過他人,“而從荊州向南,交州各郡,之前也都在朝廷的掌控下,此時倒也不用等著取道會稽,可以安排官吏南下接管了。”
交州地廣人稀、瘴氣橫行,稱霸一城的地頭蛇雖然不少,可是其體量對於江左世家,根本不成氣候。派遣偏師南下,攜帶旨意招撫,再加上荊州世家的覆亡、會稽世家的圍困,都是前車之鑑,交州世家除了乖乖開城投降之外還有什麼選擇?
而杜英真正需要操心的也不是交州世家降不降,而是未來如何治理交州這片蛇和地頭蛇都橫行的土地。
不過暫時注意力都放在江南的穩定和北方的發展上,這種現階段的兵家不爭之地,可以以後再操心。
郗超的聲音再次響起,落在了會稽郡上:
“根據城中線報,會稽郡內也出現分歧,抵抗還是和談,各執一詞。
孫氏顯然還是打算抵抗的,而世家有和談的傾向。”
杜英微微頷首,會稽世家們本來都已經打算奉旨投降了,結果那孫泰一鼓動,世家們想一想覺得還有希望,大半都跟著造反了。
然而無情的事實是,孫泰所鼓吹的整個江左群起而響應,根本沒有什麼動靜,吳郡、吳興等地的起兵都被杜英果斷鎮壓了,所以會稽郡世家們忙活半天,發現自己獨木難支,而敵軍已經水陸並進,連屁股後面浮海而走的道路都給切斷了。
再加上孫泰能夠一時間鼓動起來諸多百姓,也是向他們許諾了之後能夠打破世家和百姓之間的壁壘,剷除不公。
世家們以前只知道那關中新政是洪水猛獸,遇到孫泰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而現在猛然回想,不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