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不是斬草除根?”新安公主,不,淑妃正在複核、整理杜英批覆下來的奏章,看著杜英在回覆參謀司的奏章上寫的“驅趕為主,莫要著急打殲滅戰”,忍不住問道。

杜英瞥了一眼,知她在問慕容納的事,笑著說道:

“草原上還有諸多鮮卑部族,都在觀望中原風向,目前都傾向於不與中原為敵。”

草原上的鮮卑,諸如拓跋部、賀蘭部,現在還不是歷史上幾十年後叱吒風雲的存在,一個個實力尚且弱小,對於新崛起的中原王朝哪能不心存敬畏?

尤其是看著這杜仲淵的崛起,從氐人到羌人再到鮮卑人,來一個他殺一個,鮮卑各部當然沒有自大到覺得憑藉自己那點兒騎兵就能夠試一試人家的深淺。

“因此,現在慕容納逃入草原,我們就可以逼迫著草原上鮮卑各部直接幫忙絞殺慕容納。

若是其從了,也就徹底和鮮卑慕容撕破臉皮。慕容氏之間可以相互攻伐,這是慕容氏內部的矛盾,可若這些曾經臣服於慕容氏的小部落都對慕容氏下手了,慕容氏的威望徹底崩塌。

到時候不需要我們出手,慕容評都要坐不住,主動從遼東進攻草原,又或者乾脆捏著鼻子認了,徹底縮頭縮尾在遼東過日子。

不過慕容氏本來就是遼東霸主,且不說這樣認了會導致其在鮮卑內部的威望下跌,之前還要被慕容氏壓一頭的遼東高句麗,也會趁勢繼續蠶食慕容氏的領地。

高句麗現在在海東風頭正盛,未來和鮮卑慕容之間必然要一決雌雄,而朝廷也必然要平定海東以為東側屏藩,所以先讓他們鬧騰鬧騰也好。不管最後是誰戰勝了誰,又或者兩敗俱傷,對我們來說都不是壞事。”

淑妃微微頷首:

“難怪夫君已經命令青州開始打造海船,原本還以為夫君是打算和高句麗等國開展貿易······”

“貿易自然是要貿易的。”杜英笑道,“貿易,何嘗不是進攻的一部分?”

經濟戰爭,有時候比真正的攻城略地還要可怕,摧毀起一個國家的經濟民生,可不比火炮的效率低。

“除此之外,也藉助貿易的機會,探查虛實。”杜英接著說道,“高句麗能夠幾次死灰復燃,是有本事在身的。 ”

三國時,曹魏遠征高句麗,曾經把高句麗打的國破家亡,結果這才短短百年,其就已經重新成為海東霸主,而歷史上再過兩百年,高句麗都已經殺到遼水,眼見得就深入幽州了。

所以如今杜英手上有百戰精兵、有商貿路線,也有強大的火器,自然能把高句麗扼殺在搖籃之中,就不讓他繼續成長。

頓了一下,杜英將話題回到方才所言的慕容納身上:

“若草原上各部欣然接納了慕容納,那麼對於朝廷來說,這豈不是又多了一個出兵草原的藉口?

草原,總歸是要梳理一遍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些草原上的部落,留著定然會給自己培養強敵,所以即使是現在國家新生,一切以發展建設為主,也要抓住時機,趁他病、要他命。”

柔然和突厥這一前一後兩個龐然大物還沒有崛起,現在的確是掌控草原的最好時機。

否則饒是建立了北魏的鮮卑,也依舊不得不陳重兵在邊境,建立六鎮以防備柔然,最後也成為北魏亡國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