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畢竟是和平年代了,戰兵和郡兵的數量加起來,也就是原來的兵馬總數三分之二。

剩下的名額,該裁撤的裁撤,該復員的復員。

天下有的是田地分配給他們,有的是合適的工作崗位在工坊和商鋪之間等待著他們。

現在各地最缺的就是青壯年勞動力,尤其是肯下力氣,並且有組織度的勞動力。

接受過關中軍隊系統訓練和鞭策的這些士卒們,即使是傷殘在身,回到家鄉也自然而然的能夠成為一方骨幹。

這是一支曾經橫行天下的強軍所帶給他們的精氣神。

當然,軍隊的縮編並不意味著朝廷已經徹底放棄了對外開拓進取。

西域的進攻和嶺南的開發仍然在同步進行著,先進的火器和龐大的樓船將取代一部分人力,隨軍行動的商賈、百姓也能夠減少軍隊對轉運民夫的需求。

總而言之,時代變了!

不過參謀司也提到,在面對北線敵人的時候,仍然不能鬆懈。

河東軍和冀州軍作為前線重兵,融合了兩淮軍和青州軍的精銳,將負責向北防範草原部落的重任。

兩淮軍是謝奕麾下,青州軍是荀羨麾下,這兩支軍隊的取締也不代表著將領解甲歸田。

陳侯、領徵北將軍謝奕,奉命統率河東軍,這正是融合了原本的河東守軍和兩淮軍的精銳,負責鎮守自雁門至晉陽的縱深地帶,且隨時可以前出雲中,按照杜英和王猛之前所商議的那樣,層層抵近、步步築城。

鉅野侯、領鎮東將軍荀羨,奉命統率冀州軍,則是原本冀州軍和青州軍整編後的重兵集團,負責鎮守幽州一線。

時至今日,以鮮卑北海王慕容納為傀儡、慕輿根為首的燕國餘孽,仍然活躍在幽州,時不時的冒出來進攻右北平等地。

因為長城殘破,內外已經沒有阻隔,因此慕輿根進出如入無人之境。

不過好在現在幽州的這些郡縣,羯人打、匈奴人打、漢人打、鮮卑人也打,早就已經在多年的戰事之中打爛了,因此慕輿根來了好幾趟,耀武揚威的成分更多一些。

大概他也想要擄掠到一些人口和牛羊吧,奈何這地方真的什麼都沒有,本地殘存的漢人一見鮮卑人來了,直接城門關閉、堅守不出,擔心關中王師趕來增援的慕輿根也不敢久留攻城。

但慕輿根沒有擄掠到什麼,不代表朝廷就能放任他這樣進進出出。

幽州作為冀州的屏障,自然也不能變得和漏風的窗戶一樣。

所以杜英最終選擇了有和鮮卑人常年對抗經驗,尤其是開拓新的根據地並且防守經驗的荀羨為冀州軍的主帥,負責收拾幽州殘局。

與此同時,通事館一直在派遣使者和遼東的慕容評交流往來,慕容評擁立的慕容暐小朝廷對於慕容納這個打著復興燕國旗號的傀儡也看不順眼,不介意配合朝廷剿滅之。

從而王師能夠和遼東慕容氏的兵馬形成對慕容納的夾擊之勢,儘量將慕容納趕到草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