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五章 世家入見,指明方向(第1/2頁)
章節報錯
韓胤倒不是在斟酌利弊,他既然已經答應了,那此時不會再猶猶豫豫、判斷合不合適,而是著眼於這個計劃的不足之處:
“交州的人口戶數,無法和江左相比,甚至經過戰亂的中原也不遜色之。
如輿圖上所標註,晉安縣的人口不過百戶,名為縣,實為村也。那麼這沿途如何能支撐得起商隊的補給需求,又如何能讓商隊走一遭,還能盈利?”
關中的商貨,不遠萬里、海陸轉運南下,結果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市場,這不是白折騰一圈?
久而久之,商貨在交州只能高價售賣,可又不符合當地落後的經濟收入情況,只怕是世家豪門也不能長期購買,最終不會再有商賈願意走這一遭。
因此看上去開疆拓土很美好,實際上這其中還有的是艱難。
一直在旁聽的杜英,此時微笑著開口:
“其實答案就在隨汝而來的那個人身上?”
“顧昌?”韓胤詫異,這還能有世家發展的舞臺?
杜英微微頷首:
“如今嶺南能夠開發,就是因為世家,那為什麼不能讓世家繼續南下呢?”
韓胤皺眉:
“但是這樣,世家豈不是又能找到一片土地,重新發展壯大?”
曾經世家南下,就是在會稽開闢山林,最終形成了如今的氣候,即使是面對橫掃北方的秦王軍隊,他們一樣有一戰之力——甚至如果沒有火炮的幫助,在這等河網密佈的地方作戰,北方將士還真不見得是這些世家部曲的對手,之前駐守京口的時候,韓胤就已深有同感。
而如今火炮在大家都效忠於秦王的情況下,對於顧家這種家中都有封疆大吏的家族,定然不會是是那麼秘密。
所以到時候世家能夠獲得火炮,又掌握水陸交通,一旦在嶺南割據、形成氣候,朝廷又應該如何處置?
可不和如今對付會稽世家那麼簡單了。
杜英搖頭說道:
“世家在會稽能夠發展起來,是因為會稽水土適合種植,且山中的百越也多半都已經在孫吳時期就被打怕了。再加上大量的北方流民南下,為世家所用。
有土地、有人力而且沒有人阻攔,世家形成氣候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
可是若是世家繼續南下嶺南呢?嶺南煙瘴之地也,土地開墾、林木種植都要從頭開始,這就是至少一代人的功夫。
而本地的百越和豪強,山頭林立,想要從他們的口中奪取財富,又談何容易?
且現在朝廷開始逐步引導流民北上,未來江左的不少人口都有可能會遷移到北方,等到下一次有大量的人口南下開墾,恐怕也至少是數十年後了。
所以沒有土地、沒有人力,並且還有人阻攔,世家又如何能像身在會稽這樣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