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二章 陛下二請(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讓杜英不得不急匆匆的行出都督府,只見外面大街上,扶老攜幼,不知多少百姓,充盈街巷。
為首的耄耋老者,顫顫巍巍的躬身行禮:
“若無秦王,我等如何能生?若無秦王,天下如何能太平?請秦王繼位大統!”
杜英當即上前攙扶,旋即朗聲說道:
“杜某年少,能平定天下,絕非一人所能至也!仰仗天時、得賴文武,方有今日。
若竊取高位,豈不是將功勳獨攬於一人?愧也,愧也!”
“秦王能夠短短數年平定胡塵、還定中原,此不世出之才也,是上蒼派來拯救我們這些苦難中的百姓。
所以秦王繼位大統、主宰社稷,天下心服口服、百姓毫無怨言!”老者著急的說道,“大王可莫要妄自菲薄、忽視天下之民心所向啊!”
周圍響起一片附和聲。
雖然大家都知道三請三讓的流程,這一次杜英十有八九不會答應,但是這也應當是他們這些受到杜英恩惠最多的關中父老們,能夠當面勸進的唯一一次機會,因此又怎麼願意放過?
每一個人的臉上,無一不是真情流露。
“杜某怎敢,杜某焉敢?若無父老鄉親鼎力支援,也無杜某也。”杜英長嘆道,“但既為人臣,怎能行此謀篡之舉?本王······唉!”
杜英的回答,似已鬆動。
眾人不再苦苦相勸,行禮之後,逐漸退去。
而閻負和林叢等關中官吏,此時已經起身相隨,見杜英轉身進來,當即讓開一條道路。
杜英則誠懇的說道:
“陛下之心如此,萬民之心如此,本王不可不聽,但本王絕無篡位之心,所以當返回洛陽,面見聖上、闡明此事,避免聖上因而責怪百姓、牽連諸位臣工。”
第一請固辭不受,第二請猶猶豫豫但依然重申自己無心於此,到了第三請,就要搖擺不定了。
“大王聖明。”閻負等人齊齊說道。
“聖明與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百姓決定的。”杜英緩緩說道,“今日能夠看到諸多長安百姓,扶老攜幼而來,本王就知道自己之前所做的沒錯。
不過民心如水而易變,所以諸位臣工萬萬不可沾沾自喜、驕傲自滿,時時新,日日新,方才能夠一直為百姓所喜。”
“謹受教。”眾人拱手。
杜英接著說道:
“西域戰事在即,餘打算調郗愔為涼州主簿,接替家父,協助顧刺史主持涼州軍政。
而涼州貧瘠,其實只是作為糧草的中轉之地,真正出民工和糧草支援戰事的,還得是關中和漢中等地,現在還能否做到?”
林叢當即回答:
“自大王淝水之戰後,對於關中的糧食需求已下降,再加上陸續裁軍、屯墾,各地的糧食產量和存量都會日益上升。
且關中書院如今正在嘗試培育新的糧食,將野種和田種相結合,小有所成,未來糧食只會越來越多。”
雜交育種,杜英之前也只是在視察書院的時候順嘴提過一句,畢竟想要讓這個時代的人弄清楚箇中機理,還有點兒強人所難。
不過實幹派看來是從來都不缺的,不管他們有沒有弄清楚原理,只要能夠拿到好的結果就行。
當然,這也提醒了杜英,科技的研發,包括理論的探究和技術的發展,不能囿於關中書院的範疇了。
書院既要培養人才搞學問,又要鑽研技術,一文一理,到底還是存在界限的,而且也難免會有重視、有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