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殷浩現在就在關中教書,也不是什麼秘密,報刊上還經常能看到他的學術文章和相關新聞報道呢,搞學術倒是搞得風生水起,讓很多被朝廷的政務牽扯的焦頭爛額的清談名流們羨慕不已。

這關中書院臥虎藏龍,多一個桓溫,好像也不是什麼不能理解的。

尤其是現在新安公主作為司馬昱的女兒,明顯是個歪屁股,就差整個人都掛在杜英身上了,蔡系一時間也對繼續爭執這件事興趣乏乏——長公主的態度如此明顯,說不定會稽王在私下裡都和杜仲淵和來往,只不過欺瞞著陛下和他們這些心腹罷了。

領這點兒俸祿,又是在風雨飄搖、大船將沉之際,拼什麼命啊?

蔡系輕輕咳嗽一聲:

“朝廷判斷或許有不妥之處,還請屆時郡公入朝細查。”

與此同時,他心中已經暗下決定,該抖落出去的,等會兒可一定都要跟負責對接的通事館梁殊抖落出去,尤其是要往何放等人身上潑髒水,不然到時候說不定被杜英清算的名單裡面就有自己。

因為蔡系方才心思電轉,簡單盤算了一下,就發現朝堂上還剩下的這些人,大司馬府的屬官看來是高枕無憂了,杜英連桓溫都打算保下來;而謝安也不用說,謝奕、謝萬、謝石這謝家三兄弟都在關中軍中,再加上杜英這個謝家女婿,謝安還能有什麼差池?

只要不想著造反、乖乖認命,也就是和桓溫一起去教書,或者隱居某處罷了。

連帶著琅琊王氏也差不多,王羲之在建康府和郗曇眉來眼去也不是什麼秘密。

所以······朝堂上真正能被杜英清算的也就是支援皇族的這些世家,又以何、蔡、褚三大家族為首,定然首當其衝。

此時再不抓緊趁著這一次機會改換門庭,可就來不及了。

心中已經有定策的蔡系,反倒是淡定下來,朗聲說道:

“郡公曆次戰功,朝廷現在細細盤查,也的確有賞罰不明之處,願意補償郡公所受委屈,也表彰郡公多年來披甲征戰的兢兢業業, 因此封郡公為秦王,都督江北軍民政務,賜九錫,允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議事堂上,一時沉寂。

封王、九錫、上朝特權,這篡位三件套已經到位了,杜英距離名正言順的接過來司馬家社稷,也就只剩下一個“三請三讓”。

當然,三請三讓,需要百官請、眾將請、萬民請,這需要杜英入朝之後再做謀劃,能否掌控朝堂、壓服天下,還得需要看杜英未來一段時間的施政手段,否則強行上位,很可能引起江左這天下最富庶、百姓人數最多之地的動亂。

關中新政的順利可以表明這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杜英還年輕,現在著急的絕對不是他。

“恭賀大王!”張玄之反應最快,刷的一下站起來。

堂上旁聽的文武緊隨其後,聲音整齊,只不過其中很多都難免帶著激動顫抖。

從龍之功,已經從以前的美好幻想真的變成了現實,就在眼前,誰又能依舊保持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