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四章 兩王論書院(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新安公主之前的書信之中就已經提及了這件事,所以司馬昱早就在心裡有所揣度,此時沉聲說道:
“誠然如秦王所言,懷有不同想法的人可以在書院之中任教,但是其一,最終選拔人才是由朝廷來決定的,考核題目是由朝廷來擬定的,書院並不能決定自己教授的內容就一定會被考。
所以為了儘可能的切合朝廷的實際需求,書院的培養肯定也會集中在對關中新政的宣揚和剖析上,屆時就算是先生們對新政懷有不同的意見想法,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學生們適應朝廷的需求,又如何能夠暢快各抒己見?
最終也只是循規蹈矩、所能教授的內容大同小異爾,否則自己的學生無法透過考核進入朝堂,那漸漸地就不會有學生願意投入此門下。”
新安公主秀眉微蹙,說到底杜英只是把關中書院作為一個安頓你們這些遺老遺少、方便集中管理的地方。
到時候爾等願意配合書院的安排去教書,那可以幫助書院分擔教學壓力,而若是不願意的話,那麼閉門造車,寫一寫回憶錄、湊在一起喝喝茶,那也無所謂。
結果······父王好像還真的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這讓新安公主正想給“口出狂言”的阿爹使眼色,卻不料身邊的夫君頷首說道:
“岳丈所言不假,那其二呢?”
司馬昱斟酌說道:
“其二,對於我等而言,在茫茫多先生和學子之中,只是少數,眾人所思所想,皆遵從新政,也願意追隨於新政。
而我等只是落後、失敗之人,便是能夠重新鼓起鬥志、振臂高呼,又有幾個人會追隨?到頭來不過是小院之中,一群敗寇垂頭喪氣、互相寬慰罷了。”
杜英頓時忍不住哈哈大笑:
“岳丈所見的確清晰,而且敢說出來,餘更是欽佩。”
司馬昱倒是愣了愣:
“這話······本王還以為桓元子已經說過了。”
杜英搖頭:
“大司馬坦然受之。”
桓溫的脊樑骨早就已經被連續不斷的失敗和背叛打斷了,最終和南康公主在壽春重逢,頹唐失望之人,驟然發現老夫老妻上且還能團聚,心中最後的那一口憋屈氣也釋懷了。
夫妻半生,虧欠良多,以後只要能夠執手相守,別的也懶得在意。
磨平了英雄氣,只剩下兒女情長也。
不過杜英相信,這一對夫妻也能夠成就一份愛情相守的佳話,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方式的青史留名?
司馬昱也漸漸明白桓溫的選擇,一時無言。
杜英倒是接著說道:
“岳丈所言,的確有道理,但餘並不完全贊同。
誠然,現在的書院是為了朝廷培養人才而服務的,因為天下太大,還有諸多官吏缺口。多年亂世,導致太多人目不識丁,倉促提拔為官吏,埋下太多隱患。
所以書院的人才,之前的都督府、現在的朝廷,幾乎要照單全收,尤其是這江左想要改變之,還需要從書院裡選拔優秀人才,用以填充各處,壓制住世家的反撲。
但是這並非長久之所需。天下雖大,但也只有那麼大,書院年年培養人才,朝廷年年填補空缺,久而久之,哪裡還有多少空缺需要朝廷去填補?但是書院所培養的人才,卻還是一代一代,人數難以減少。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