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四章 兩王論書院(第1/2頁)
章節報錯
見司馬昱遲遲不語,杜英接著解釋:
“大多數都是其親眷、族人所為,畢竟能夠得到大王之青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其家眷平日裡自然也會自視甚高。”
司馬昱沉聲說道:
“如果本王沒有記錯的話,關中提倡的律法針對本人,而減少連坐牽連,以減少殺戮。”
杜英啞然笑道:
“看來大王平時也沒有少了解關中的種種啊。”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罷了。”司馬昱回答,“既然如此的話,誰犯下的罪責,應該去追究誰,不能直接疊加在此二人的身上,不是麼?”
杜英頷首:
“那就廢為庶民,其家族遷往北方戍邊吧。”
殺人固然可一時爽,然後呢?
和平盛世不缺這幾口人,但是亂世裡,每一個人丁都顯得彌足珍貴。
北方正是缺人的時候,藉助這些理由把人都弄到北方去,能夠減緩戍邊和開墾的壓力,應對草原上隨時可能掀起的風暴,杜英絕對是不虧,而這些人還得謝謝咱不殺之恩,人生地不熟的更不敢有什麼造次舉動,所以豈不是一舉兩得?
歷史上的隋朝也沒有迫害南陳親族,而是把他們遷徙到了西北戍邊,最後還真的出了幾個人才,安定一方社稷,算是歷朝歷代皇室相互屠戮的反面了。
直接拿起來司馬昱桌案上的筆,司馬昱這才發現新安公主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在磨墨······這是早就已經預料到了麼?
杜英拿著那生死簿,輕輕劃去這兩個名字。
遞給新安公主,她吹乾墨跡,走出門,門外自然已經有負責殺人的將領等候。
想來過不了多久,狂風暴雨將吹卷滿城。
杜英則似乎渾然不在意外面的風雨,看向司馬昱:
“彼等命運已定,而大王呢?”
已經決定今夜要殺多少人,杜英就不再管怎麼殺人,若是連這點兒小逝都搞定不了,那張玄之、郗超等負責主持的人都可以提頭謝罪了。
因此杜英剩下的任務自然就是做說客,把司馬昱這個老丈人拿下。
“國破家亡矣,大廈將傾罷,餘又如何能獨善其身?”司馬昱淡淡說道。
新安公主對著杜英使了一個眼色。
他們這些長於清談的人,一般都矯情,這種話說出來當不得真。
杜英心裡也有數,從懷中直接掏出來一封公文,推到司馬昱身前。
司馬昱眼皮跳了一下,方才杜英掏出來一份名單就是數百人命,現在又是一份公文,意在何處?
開啟看了一眼,司馬昱輕輕鬆了一口氣,原來只是一份聘書,聘請他為關中書院的先生。
“關中書院,為國家培養棟樑、為未來培養人才,因此海納百川,可以讓秉持有任何想法的人在其中任教,所教導的學生未來透過朝廷的考核選拔之後能夠進入朝廷為官。”杜英微笑著說道,“不知岳丈是否願意在此就任?”
新安公主也適時地幫腔:
“父王,桓元子、殷淵源(殷浩表字)都已在書院就任,無一不是父王的故交老友,屆時父王也可以和他們對坐論道、講學博弈,方可不浪費這一身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