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零章 易服而走(第1/2頁)
章節報錯
甲士就像是這惡潮之中的一座座礁石。
怒濤拍打,礁石最終破裂,但是那浪濤透過礁石之後,也終究已經很難在匯聚成方才那樣的傾覆之勢。
吞沒甲士的朝廷軍隊繼續向前,因為沒有了騎兵當活靶子,也沒有了甲士掩護,陌刀隊自然不可能站在前面硬撐,他們直接散作滿天星,投入到各處戰場充當中流砥柱。
甲士未竟的事業,自然由他們來完成。
更加瘋狂的敵人不要命的撲上來,這些大司馬府計程車卒們很清楚自己的處境,也願意在這最致命的關頭,用自己的性命報答大司馬多年的統率和提攜。
朝廷計程車卒們也大概是想到了自己在江左的家人,又或是一樣被這三軍效死的氣氛所感染,和大司馬府計程車卒並肩作戰,為自己拼殺出一條活路。
向南的、能回家的活路。
尤其是甲士的戰死和關中軍隊的緩緩後退,真的讓他們看到了一絲希望。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麼?
謝萬自然不可能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夠憑藉這些兵馬硬撐就能擋住大司馬前進的步伐。
甲士們的犧牲為謝萬爭取到了關鍵的時間,軍中以幢為單位,開始向桓溫所在的方向穿插。
不錯,在這個明知道自己不能力敵的時刻,謝萬直接選擇了擒賊先擒王。
這樣會放跑多少敵軍士卒,他不在乎,他要的就是擋住桓溫,只要能夠留下桓溫,那麼整個大司馬府體系就會直接分崩瓦解,到時候朝廷就算是能夠重新聚攏一支數萬人的兵馬,又哪裡有合適的主將人選?
而且既然這些逃散計程車卒多半也都是大司馬府下屬,那麼謝萬倒要看看,這些人是不是會對桓溫的戰死熟視無睹?
關中軍隊開始迎頭穿插,原本典型的防禦陣型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尖錐,劈開前方的“波浪”,直接刺向桓溫所在的位置。
外圍的朝廷新兵見狀,無不大喜過望,果斷的避開了進攻鋒芒,向著戰場外側跑去。
但是事實也證明,在大多數受到桓溫提攜、重用恩情的將領們眼中,桓溫身處險境,自己也不可能見死不救。
一下子被關中軍隊甩在身後的一些大司馬府將士,眼看桓溫的將旗和關中士卒的旗幟已經越來越近,登時紅了眼睛,扭頭就要支援。
不過關中將士對於身後殺上來的敵人不管不顧,直接撞向桓溫的親隨部曲。
歷經惡戰,而且在方才的戰鬥中還衝鋒在前,桓溫的親隨部曲也已經傷亡慘重,此時攏共不過二三百之數。
可是從亂軍叢中一頭扎出來,奔著他們而來的關中兵馬,轉眼就達到了上千人,而更多的關中兵馬也在不惜一切代價向這邊靠攏,甚至就連眼見得已經陷入包圍的敵人都隨手放棄了,使得那些以為今天要埋骨於此的朝廷士卒如蒙大赦。
謝萬竟然在這個時候選擇這種不要命的打法,甚至是捨棄了將桓溫麾下全部包圍、一口吞掉的機會,就是要抓桓溫,這直接讓原本眼見得要成形的口袋陣,底部直接變成了一個篩子,驚慌失措的朝廷新兵不斷地被篩掉。
吹盡黃沙始到金,顯然在意識到自己不可能留下所有敵軍之後,謝萬選擇了這種方式,留下更有價值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