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三章 墳塋相對立(第1/2頁)
章節報錯
只不過劉建的這個提議一般不會被採納。
用火炮拆掉營寨容易,可是人家在更遠的地方再搭建一個不就好了麼?
想要誘敵半渡的杜英,自然沒有必要為了一個營寨再派兵登陸、惡戰一場,那就純屬於為了一瓶醋包餃子了。
所以難以渡過淝水、總是被桓秀擊其半渡的,現在反倒是關中軍隊,這也讓八公山獲得兵馬糧草增援,變得更加困難。
不過杜英已經下達了讓郗恢擇機撤退的命令,兩淮水師的主力雖然沒有露面,但是遊弋在淝水上的這些船隻想要一時壓住桓秀、掩護八公山的殘軍撤退,還是很容易的。
因為駐軍八公山的目的,就是為了牽制桓秀。
既能夠居高臨下,觀察桓秀軍隊的一舉一動,和孫無終傳遞來的情報相互印證——現在到了關鍵時候,為了防止孫無終暴露,一些細節和無關緊要的訊息已經用不著孫無終出面了——也能夠讓桓秀捉摸不透杜英的作戰意圖,認為杜英想要以八公山作為反攻的橋頭堡,所以把大多數的注意力都放在瞭如何能快速拿下八公山上。
現在桓溫已經趕到,八公山再堅守不動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前期的消耗和拖延目的既然達到,自然到了撤兵的時候。
杜英讓郗恢自行把握,郗恢也已得知桓溫半日之內就會趕到,所以選擇在這雙方都小做休憩的時候,親自斷後,撤離八公山的各處營壘,向淝水岸邊集結。
與此同時,已經趕回來的謝玄,並沒有帶著騎兵渡過淝水,而是依舊留在了東岸,位於戰場的南側,遠遠觀望局勢,若是桓秀察覺到郗恢的意圖、全軍強攻八公山,那麼謝玄就會毫不客氣的和他來一個馬踏連營。
經過幾日惡戰,八公山上五千多守軍,現在大概只剩下兩千多人,不過因為山上的風吹草動都在桓秀的緊密注視下,再加上在上一輪進攻中,山上的火炮就已經不再開火,顯然是在秘密轉移,所以桓秀更是堅信敵軍想要撤退。
沒有過多久,兩名悄悄摸上防線的朝廷斥候,就向著山下豎起令旗。
“嗖!”箭矢穿過胸膛,剛剛舉起的令旗摔落在地。
不過對於守在山下、一刻未曾挪開眼睛的桓秀來說,這也足夠了。
但還有人動作比他更快,只見孫無終已經帶兵越眾而出,當桓秀下令進攻的時候,孫無終都已經跑到山腳下了。
“這傢伙······”桓秀無奈的搖了搖頭。
而旁邊老神在在“看戲”的謝石,臉色也是凝重了少許。
這孫無終······的確是謝石見到過最忠心、最勇敢的朝廷將領,拋開能力不談,只是這一份殺敵報國之心,就已經足夠讓在場的諸位汗顏了,更何況人家不止一次獨當一面,真的論能力也不差。
謝石有些惋惜的搖了搖頭,大概這就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吧,典午氏立國這麼長時間,總歸還是有忠志之士、將星閃爍的,奈何歷史的潮流浩蕩而來,那沉重的車輪碾壓而過,孫無終又如何螳臂當車?
帶著三分疑惑、三分感慨,謝石也不好一直在這揣手看戲,眼見得孫無終都已經撲上敵軍壁壘,沒有遇到絲毫抵抗,謝石也不緊不慢的調動兵馬,跟在後面壓上去。
很顯然,郗恢已經撤退了,不過也不知道會不會有詐,謝石自然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指揮兵馬穩穩地站住山間各處要衝就好,追亡逐北的功勞就交給孫無終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