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二章 勢如破竹(第2/2頁)
章節報錯
“荊州世家不能阻擋我軍鋒芒,是在情理之中,但是江陵和武昌兩處重鎮還沒有攻克,荊州水師的大半主力還在,且荊南還在朝廷的掌控之中,荊州戰局還沒有直接變化到我軍可以傳檄而定的地步,因此無論是參謀司還是前線軍中,皆不可掉以輕心。
此話也要傳給周隆和毛穆之,讓他們莫要誤入敵軍圈套,越是此時,越是需要穩紮穩打。”
張玄之收起來笑容,肅然應諾。
杜英接著看向張湛:
“處度之前出身荊州,對荊州的瞭解,此地無出爾右者。荊州大族為禍荊州多年,根深蒂固。此次我軍能夠順利進攻,也頗得益於荊州大族內部矛盾重重,人皆意欲在此天傾之下保護自己的家族,因此最終分道揚鑣。
但這也意味著我軍佔據大的州郡輕而易舉,但是想要深入鄉里,恐怕還會遭到荊州大族的負隅頑抗,處度可有良策教我?”
荊州是四戰之地,但是就是在這四戰之地,群雄走馬來去,荊州大族卻百年不變,由此可見荊州大族在此地的根深蒂固,尤其是經過昔年三國亂世、王敦之亂等等的摧折,荊州大族仍然能夠在不會再出現的歷史上推動著桓家建立桓楚,所以杜英也不可能對這些荊州大族掉以輕心。
以他們對荊州鄉野民間的掌控,一旦整個敗局稍稍穩定下來,其肯定會煽動百姓在後方鬧事,不斷地襲擊騷擾關中駐軍,且一旦王師前往清剿,其或是分散逃離,或是堅壁清野、依託多年營造的塢堡嚴防死守,王師不動用大軍,很難斬草除根。
待到春天來到,又是春風吹又生。
張湛既然被杜英任命為南陽太守,就知道自己未來還是有機會返回荊州的,否則他這個假豫州刺史,無論是在許昌還是在洛陽,都比身在南陽更合適一些,所以平時張湛依託自己本來就知道的,在這方面也是下了苦功夫,當即沉聲說道:
“王師之前所到某處,則分田分地、教化百姓,從而使百姓知都督政策不言假、知世家之可惡,自然而然的也就能為都督所用。
河東和巴蜀世家也曾經多有異心,但最終因為失去了百姓的支援,輕而易舉為都督所平。
但荊州不同於這些地方,荊州大族對百姓的控制是深入骨髓的,百姓們世世代代為大族之佃戶,效忠於這些家族,和家族牢牢地捆綁在一起,無論是思想上還是物質上都無比依賴於家族的決定。
否則荊州大族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個冬天就拉起來數萬大軍,這其中也離不開百姓對其信服,甚至是無條件的支援。
因此在這般境況下,都督想要直接遵從之前的方案,有可能反而引起百姓的反對和抗拒。”
張玄之皺眉問道:
“是好是壞,這都不能明辨,卻是為何?”
張湛解釋道:
“荊州為魚米之鄉,且自中朝之後,胡人未曾南下劫掠,所以經歷的戰亂不多,百姓安居樂業。
但自都督興兵北方之後,荊州也難免被捲入戰事之中,一方面長期以來荊州大族都限制百姓和關中之間的貿易,卻假託是都督單方面的禁止。”
杜英輕輕咳嗽一聲,其實在經濟上封鎖荊州、在文化上孤立荊州,倒也不全算是荊州大族的鍋,杜英的確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否則以荊州原本的雄厚基底,若是任其融入到天下貿易網路之中來,很難保證關中在經濟和文化上的統治地位,甚至很難保證關中商品的傾銷。
大家心裡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但是這些罪責自然是要一股腦推給荊州大族的,張湛也是秉持著這樣的基調,不可能拆都督的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