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八章 且飲(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在小半個時辰之前,平原城,東門上。
慕容虔看著在黑暗中無聲集結的兵馬,默然不語。
腳步聲響起,有人拾階而上,正是慕容恪。
他走到慕容虔身邊,輕聲說道:
“餘麾下不願投降南蠻的部眾五千餘人,已盡數集結完畢。你我兄弟並肩作戰一場,也到了別過的時候。”
慕容虔扭頭看向他,神色複雜:
“天下大勢已定,桓溫兵敗、鮮卑國滅,江左朝廷獨木難支,此時率眾歸降,或許還能夠混上從龍之功。
杜仲淵一向待人和藹,也並無排斥他族之意,氐人和羌人如今都能在關中麾下受用,甚至那苻黃眉還能成為一方統帥,因此就算是我等為鮮卑人,說不定也可大有作為······
就算爾已無征戰沙場之心,就此歸隱,也是可取之道,杜仲淵應當不會刻意加害於誰。”
慕容恪緩緩道:
“人心隔著肚皮,之前的杜仲淵兵力弱小,所以尋求壯大之機,拉攏各個部族,情理之中,但是誰知道之後的杜仲淵又會如何呢?
當年漢高祖爭霸天下,也對韓信、彭越等人信任有加,予取予奪,結果後來呢,還不是飛鳥盡、良弓藏?
所以與其這般戰戰兢兢的活著,還不如努力一搏,若是成功,則捲土重來未可知,若是失敗,也算是對得起鮮卑列祖列宗。”
慕容虔皺眉:
“幾番大戰下來,鮮卑部眾已損傷慘重,相比於昔日我等入河北時,十不存一。
族群元氣大傷,百姓認為我慕容氏窮兵黷武,再加上那些外姓貴族也對慕容氏之集權多有怨言,恐怕再打下去,整個鮮卑的人心都要散了······
所以汝想要對得起的,不是鮮卑列祖列宗,而只是我慕容氏列祖列宗罷了。”
“那有什麼錯麼?”慕容恪的聲音冷了幾分,“我等是鮮卑人,更是慕容氏子弟,受上天的眷顧、為蒼狼的後人,天生就是鮮卑的王,自然應當帶領鮮卑打下一片天地,此時只不過是遇到些挫折,就要對他人俯首稱臣,而且還是對漢人,對曾經被我們所掠奪和奴役的漢人!”
慕容虔沒有反駁。
其實鮮卑慕容氏之前就曾經對江左的晉室朝廷俯首稱臣,只不過在大多數鮮卑人眼中,那也只是為了扯虎皮、拉大旗罷了,沒有誰真的甘心成為江左那偏安朝廷的附庸,國力強悍之後,慕容氏也是第一時間和朝廷撕破了臉。
至於慕容恪之前曾經投降桓溫,那也不過是短暫的寄人籬下。
按照慕容恪和桓溫的協定,桓溫並不干涉慕容恪軍中的一應軍事和人事調動,與其說是投降,倒不如說是締盟和附庸,而慕容恪也的確在慕容垂起兵的第一時間就直接重新自立。
說到底,慕容恪仍然不能接受自己受到漢人的管轄和指揮,仍然不願意承認這片天地又將成為漢人的天下。
而且······看著那些在黑暗中集結的部眾,慕容虔心知肚明,無論是慕容恪,還是慕容恪麾下的那些鮮卑將領,也不願意捨棄對於軍隊絕對的掌控權。
杜英提出的整編,讓他們在擔心失去兵權的情況下,開始幻想自己能夠殺出包圍、穿越關中王師的層層防線,前往幽州。
這是所選擇的道路和想法,以及利益完全不同了,所以慕容虔在得知慕容恪有此意圖的時候,並未橫加阻攔,任由其集結兵力。
至於慕容虔本人,一樣為他麾下的部眾之需求所累。
其麾下的部眾多半都是慕容虔一路收攏的各族流民和敗兵,事到如今,自然不願意再為了鮮卑拼命,所以慕容虔如果不選擇順應他們的意思投降的話,恐怕第二天這些人就要把慕容虔綁了送給杜英。
而且慕容虔本人是在建康府待過的,和司馬昱、謝安等人都有交情,自然在心理上就會認為這些世家子弟講究仁義道德,既然答應了,就不會迫害自己。畢竟杜英也是世家出身,之前也無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