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七章 整編已經是底線(第2/2頁)
章節報錯
“師兄是什麼意見?”
“刺史······並未同意。”王坦之實話實說。
杜英笑道:
“引狼入室,無外乎此,所以不同意是對了。寧肯把幽州留給鮮卑人,等涼州騎兵匯聚起來,再行進攻,也好過引胡人進入幽州。”
王坦之不再多言,既然王猛和杜英的想法已經一致,那麼他就傾向於這兩人是正確的。
畢竟他們已經創造出了太多的奇蹟,所以值得這樣的信任。
杜英接著說道: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能夠順利的接收平原城,我們對慕容虔和慕容恪的態度,北面的鮮卑人也都看著呢,若是能夠感受到我們的誠意,那麼說不定之後兵不血刃也能拿下幽州。
如今鮮卑人經過幾次大戰,對我軍想來也是聞風喪膽,到時候又有火器和騎兵的加持,從幽州到河北是一馬平川,從河北到幽州又何嘗不是無險可守?”
當中原王朝足夠強大的時候,草原上的部落自然會老老實實的退到長城以北,否則很容易被關門打狗。
但北面的柔然等部落還沒有見識過關中王師的強悍,說不定依舊是一群愣頭青,和他們在幽州大戰一場,自然比不過直接從鮮卑人的手中接收幽州。
都督的想法落腳點,還是儘可能的減少傷亡啊······王坦之會意,拱了拱手。
也正是這個時候,阮寧大步走進來:
“啟稟都督,屬下前來複命。”
聽阮寧講了一遍平原城中的所見所聞,杜英微微皺眉,問王坦之:
“文度認為,鮮卑人的答應投降的可能有多大?”
“慕容恪麾下,恐怕不會那麼輕易同意拱手投降。而且兩部之間也不見得能夠接受整編。”王坦之緩緩說道,“因為我們對於城中情況知之甚少,之前開出的整編這個條件,現在來看,可能適得其反了。”
“整編還是要整編的,餘並無心細數他們的罪過,但是也不可能讓其依舊遊離於關中王師的指揮之外,聽調不聽宣,這樣到底是結盟還是投降?”杜英搖頭說道,“且兩部整編只是第一步,之後還要和關中王師其餘兵馬打亂了重編,其中無能者、濫殺無辜者、血跡斑斑者,皆裁撤之,小罪小過、情有可原者依舊留在軍中,從而徹底吞掉鮮卑的這些軍隊。
否則誰知道之後會不會還會生出別的禍端?關中王師的嚴明軍紀和聲望,斷不能被他們輕易破壞掉。
這是餘的底線,而且也不算是很過分的條件了,他們自然應當能夠領會到這其中的誠意。
如果他們連這個都不能接受的話,那就說明他們根本無心投降。”
王坦之會意,想一想之前投降關中的各路軍閥,王擢、張平等人,最後都是成為了參謀司的高階參謀或者書院的某部主事罷了,算是虛高的位置,根本沒有實權。
至少現在杜英還能夠保證這些鮮卑將領的官職。
且談判本來就講究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杜英開出的條件直接就是底線,慕容氏兄弟也應該能夠感受得到,所以根本沒有和阮寧繼續拉扯,雙方兩三句話說完就直接散場。
“報!”一名將領突然掀開簾子走了進來,“都督,有敵軍一部,自東門出,折而向北!”
杜英和王坦之登時對視一眼,這時候選擇突圍?
多少人馬?杜英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