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四章 青州不會再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桓溫只需要在琅琊看著、等著,他是距離最近的,自然最容易有所收穫。
既然桓溫很可能任由琅琊王氏在青州自由發展,那麼總是要給其,也給這些內鬥的各方騰出來空間,於是這意味著桓溫之後的關注重點很有可能要從青州轉移到······
一道道目光落在了杜英的身上。
毫無疑問,杜英才是桓溫最具有威脅的敵人。
之前雙方都在刻意的避免衝突,畢竟這兩個龐然大物的相撞只會給別人帶來機會。
但是現在當週圍的群雄都已經無力威脅到杜英和桓溫的時候,當雙方相接的地盤越來越大以至於已經有太多的利益對撞的時候,那麼一場真正的全面對抗不可避免。
甚至在這雙方本來就微妙和緊張的關係中,先動手的其實都不是桓溫。
杜英南下巴蜀,又打下了寧州,將這兩片名義上屬於朝廷、實際上或是為桓溫所影響,或是乾脆直接為桓溫所控的土地收入囊中,已經在吹響了兩股勢力轟然對撞的前奏。
之前的桓溫為青州所牽制,一時半會兒還騰不出手來。
現在他能夠從青州脫身而出,其大軍所向,一定是關中都督府!
不解決杜英,這天下,就終究不可能是他的。
當春風吹過這片久經戰火的土地之時,新的大戰,已經帶著陰霾降臨。
顯然謝道韞此次專門南下成都前來找杜英,其最終的目的就在於此。
一場全面的戰爭即將展開,杜英就算是人不在長安,也得先拿出來一個大致的策略, 否則都督府上下屬實無從做出這般生死攸關的決定。
一想到之後要和大司馬府展開全面的戰爭,即使是之前心中就已經有這方面的思想準備,張玄之還是難免憂心忡忡:
“青州的戰事結束的太快,我軍如今分散在天下各處,就像是一個拳頭伸了出去,但是張開,恐很難發揮合力。
不知道是不是還能再拖上一拖,或許能夠爭取到更多的時間,無論是新兵的訓練和整肅,還是兵刃的生產,都能夠完成得更好。”
兵馬太過分散,一直以來都是關中王師的弱點。
如今杜英人在蜀中,而都督府的指揮中樞還在長安,主要發展建設的力量則在河洛,而半數以上的主力則在河北和江淮方向上,以鄴城和睢陽為中心。
由此可見,拋卻已經等於孤懸敵後的京口不談,關中如今的兵馬也分為三部分,從蜀中到河洛再到河北,各自都有大約六七萬到十萬上下的兵力,誰也不比誰少多少,基本等於一分為三。
相比之下,大司馬府的軍隊顯然更集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