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二章 橫看成嶺側成峰(第2/2頁)
章節報錯
濟南郡是現在慕容儁的駐地,而琅琊郡則是桓溫的駐地。
謝道韞接著說道:
“至少在我軍這邊,其表明想要歸順關中都督府的意圖,至少是和我軍並肩作戰,達成暫時的同盟。
而都督府這邊,其實早在慕容虔派遣使者之前,就已經認為青州破局之關鍵,就在慕容虔身上,蓋因青州各方互相角力,已形成平衡,慕容虔的上躥下跳,無疑令其成為打破這個平衡的最佳人選。”
“慕容虔這般左右逢源之舉,說明其對自身也有充分的認知。”張玄之笑著說道。
“不,”謝道韞卻予以否認,“與其說是慕容虔看的清楚,倒不如說是慕容虔身後的人看得清楚。”
登時,眾人皆打起精神。
慕容虔的背後,按理說是會稽王,可顯然聽此話是另有其人了。
謝道韞沉聲說道:
“幷州刺史在接見使者的時候就已經聯想到了此事,旋即讓六扇門多加探查,且得益於之前我軍在慕容虔軍中就埋下了不少暗樁,只要用心探問,那麼這也不是什麼秘密······”
說著,謝道韞打了一個手勢,跟著她一起前來蜀中,充當小秘書的桃根快步上前,把一個木牌固定在了輿圖上。
上面赫然寫著:王洽。
“王敬和?!”周撫、毛穆之等人俱是動容。
而之前已經得到訊息的張玄之和韓伯等人,此時驟然見到這個名字出現在輿圖上,也都難免皺眉。
謝道韞微微頷首,在座的眾人,除了張蠔和陸唐,都是出身江左,王洽的名字對於他們來說自然如雷貫耳。
這是先丞相王導的第三子,官至中領軍,與逃婚駙馬荀羨齊名,是曾經建康府有名的聰慧少年。
後來因為清流勢力的崛起,王洽在朝中孤立無援,索性直接掛了虛職,回家休養蟄伏去了,然而不管怎麼說,王洽都是琅琊王氏的招牌,所以朝廷屢屢以中書令等高官厚祿召之,其皆推辭不就。
自此,方才讓右軍將軍王羲之被迫站到了臺前,代表琅琊王氏。
而事實證明,得罪人的事,的確都讓王羲之受了,王洽因為不主動惹事和退讓,名望倒是非常好。
這就和如今在關鍵時候力挽狂瀾、東山再起的謝安一樣。
或許王洽也向著有朝一日能夠和謝安這般東山再起,在等待著屬於他的機會,然而終究大的風頭還是讓謝安出了,能夠引領風潮的,也從來都很難是兩個人。
且王羲之作為曾經王家的旁支子弟,也只是因為“東床快婿”之事,一時得到器重而已,現在被推出來代表王家抵擋四方攻訐,是有大功在身的,所以王家不管如何都會開始向王羲之這一脈傾斜資源。
之前謀求的和謝家聯姻、和郗家聯姻以拉攏南渡世家其餘勢力,都落在了王羲之的子嗣頭上。
王凝之便是王家現在著重培養的物件。
家族的資源和人脈都已經開始向小輩傾斜了,那王洽這個叔伯長輩,自然更沒有什麼趁勢而起的機會了。
因此王洽更是逐漸銷聲匿跡,即使是此時的人們,提到琅琊王氏的時候,會想到王羲之這一脈在書法上出神入化的造詣,以及對王右軍最終選擇歸隱山林而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