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三章 造船的人選(第2/2頁)
章節報錯
杜英挑了挑眉:
“之前不是言說毛穆之仍然還在猶豫之中麼?”
張玄之搖頭:
“毛穆之願意以親筆信為都督勸降寧州,名為不願寧州再遭兵戈,實際上已經認命了。
主要是都督也斷了他的回頭路,不是麼?”
毛穆之在荊州的名聲也敗壞了,家眷也都被保住了,自然沒有回頭路可以走。
杜英沉吟道:
“之前餘一直沒有去見毛穆之,是因為其原本就是桓溫的親信部將,便是經過這種種變數,恐其心中也會覺得有愧於桓溫而構陷於小人,以至於今日。
所以難免和餘之間仍然心存芥蒂,不妨就讓他先等一等、看一看,待到意識到關中情勢或許並非其所知所料之後,再出面勸降。而如今如果真的為了荊州水師,餘也必須要儘快去見一見毛穆之了。
不過毛穆之本人是否願意這麼快就把自身用於對付荊州大司馬府上,恐怕也難說,所以不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他一人之上。
都督府這邊也要時刻做好準備,從民間徵召能打造船隻的能工巧匠,從軍中遴選水性較好的南方士卒,皆刻不容緩。”
眾將頷首應諾。
——————
毛穆之這幾日的生活的確過的還是很瀟灑的。
在犍為郡的大街上,他可以自由走動,看著關中新政一點點的為這座城市增磚添瓦。
都督府進駐犍為郡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徵用了城南一處屬於本地世家卻已經空置太久的宅院,大批工匠和士卒入駐,將此地改建成書院,書院的改擴建工程還在進行中的同時,書院的招生就已經如火如荼的進行了。
不只是《益州時報》上大篇幅的報道包括成都、犍為、巴西和梓潼等地新開書院的招生資訊,犍為郡的大街小巷上也都貼滿了招生的宣傳標語和告示。
這種宣傳方法,是之前毛穆之從來沒有見過的,一開始的時候毛穆之還對親隨說:
“此地百姓識字者十不存一,甚至能說上一口流利中原官話者也沒有幾個,這樣的宣傳有什麼用?”
然而很快毛穆之就大跌眼鏡,因為一個個身著長袍、看上去年紀不大但文質彬彬的年輕人站在那些告示和宣傳標語之前,向大家用中原官話和本地土話兩種語言宣講告示上的內容。
除此之外,這些人還不斷地張羅拉攏路過的百姓,教他們朗讀告示和標語上的文字,只要能夠順利讀下來的,就能夠從路邊的籃子裡拿走一塊臘肉或者幾個雞蛋。
一時間,告示之外,人堆積的裡三層外三層,毛穆之還看到有手裡拿著雞蛋的總角小兒,用清晰地中原官話喊著:
“上書院,學知識,得功名,不求人!”
聲音雖然還很稚嫩,但是毛穆之卻輕輕嘆了一口氣,露出讚歎的神色。
當這種求學以出人頭地的思想從娃娃抓起的時候,整個社會的求學風氣真的要有所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