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三章 造船的人選(第1/2頁)
章節報錯
也因此,劉牢之以及兩淮水師對於都督府的態度也開始微妙起來。
顯然,維持住這條商路對於兩淮水師以及其背後的將門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都督府的鬆懈,和兩淮水師的利益相悖。
如今劉牢之名義上還是願意聽從杜英的調遣,但是實際心裡是怎麼想的,杜英並不清楚。
不過至少杜英可以確定,劉牢之現在願意維持自己的關中麾下所屬之身份認同,是因為劉牢之認為在如今天下的各方之中,關中都督府仍然在很大可能上是最大的贏家,所以除非都督府在某個戰場上明顯表現出頹勢,又或者出現嚴重的內部分歧、分崩離析在即,否則劉牢之不會輕易的改換門庭。
畢竟又有誰願意揹負“三姓家奴”的罵名呢?
歷史上的劉牢之就不是一個善茬兒,而且這種心態和選擇也是亂世之中常有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在諸多崛起、又消沉的梟雄之中擇選到最後的勝利者。
不過兩淮水師現在這樣和都督府若即若離的關係,也的確讓杜英很難借重於兩淮水師的人才,否則劉牢之難免會認為杜英有來挖牆腳之嫌。
尤其是杜英是有前科的,現在的關中都督府強悍的工業實力,便是從當時杜英向桓溫索要的一批軍中工匠開始的。
當然,這些工匠只是關中諸多工匠裡極少數的一部分,關中的工匠也主要是從他們這裡學習到一些已經失傳、被帶往南方的技術,而不是真的需要這些工匠手把手的帶出來。
同時,這些也只是關中工業的基礎而已,關中的產品能夠以極好的質量和極大地產量出現在市場上,主要還是因為杜英在背後給予的思路支援。
只不過很可惜,這些都並不在朝廷和大司馬府的著重宣傳範疇之內,他們只是想要透過對這些工匠的來源宣傳,既表明朝廷和大司馬府所在的南方,依然具備著極強的工業潛力,也是為了想方設法的抹黑杜英,將杜英塑造成一個不折不扣的竊賊。
自從品嚐到輿論戰的苦頭之後,大司馬府和朝廷自然也不甘落後,都建立起來了自己的宣傳部門,和關中針鋒相對,所以這些宣傳口徑,都在情理之中。
這樣的宣傳,杜英不知道對兩淮水師有多少影響,但他也不打算以此去刺激兩淮水師和都督府之間本來就脆弱的關係了。
換而言之,想要在蜀中打造戰船,建立一支能夠威脅到荊州的水師,一切還是需要從零開始。
杜英笑道:
“戰船的打造,不比渭水上小船隻的打造,知易行難,諸位認為應當如何下手?”
周楚當即回答:
“蜀中本地也有不少船匠,都督可以就地徵召,且想來關中也應該有不少匠人的,兩相匯合之下,可用的工匠應該不在少數。
只是能夠用於大江下游征戰的船隻,蜀中很少打造,上一次打造應該已經是王襄陽伐吳的時候了。”
王襄陽就是襄陽侯王濬。
那已經是百年前的事了。
杜英明瞭,想要讓本地的工匠打造出來諸如樓船這種重器,未免強人所難。
“都督,屬下倒是有一個不錯的人選。”張玄之微笑著說道。
“但說無妨。”
“毛穆之。”張玄之回答,“若論誰在荊州駐紮時間長、對荊州的水師有所瞭解,對水戰也有所接觸,都督怎能忘了毛穆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