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冬之前,屬下就已經聯合工曹和關中書院下鄉去勸說和發動百姓。

工曹有新研發的農具,能夠儘可能的降低對人力的需求,之前需要兩三個人才能夠完成的,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夠做到。

只不過······”

眼見得林叢的話鋒一轉,眾人忍不住齊刷刷的看過來,都露出緊張的神色。

林叢愣了愣,接著說道:

“只不過現在關中研製的很多農具還是依賴於水利,可是關中的河流水渠,還是要仰仗於上天賜予。

春耕之前,工曹已經帶著百姓開挖水渠,從秦嶺向南引水,但是現在的數量恐怕還不足以催動整個關中的水車農具,尤其是工曹本身還要使用大量的水,佔據了最好的河段。”

謝道韞是從江左來的,自然明白工曹的無奈。

北方百姓,尤其是掌握著大量生產技術的世家大規模南下,並且結合南方的地形地勢,開發出了很多適用於南方水田的器械,這些器械多半都是藉助於水力。

反倒是留在北方的百姓,失去了很多農耕經驗和技術,尤其是年青一代,幾乎是在逃難之中度過了之前的歲月,因此讓他們下田去種地,他們遠沒有江左的百姓有經驗。

基於此,都督府一邊吸引南方的百姓北返、從流民之中挑選有經驗的人士四處教學,一邊讓工曹借鑑吸收南方的生產器械。

水力,是這些生產器械的必需,也是最廉價、最容易操控的能量來源,工曹的工坊多半都是利用水力來生產,但是北方的河流湖泊如何能和南方相比?

一個是陸上穿插著河流,一個是在河流之中有著一片片零散的土地。

所以在保障工曹的工坊正常生產製造之後,能夠留給百姓的水利資源已經屈指可數。

早在一兩年前,關中就開始勸導百姓興修水利,但是當時關中的百姓數量不多,還遠沒有到現在這樣捉襟見肘的地步。

“那也只能再苦一苦百姓了。”閻負艱難的說道。

“多線開戰,都督府只要能夠在其中某一處戰線上取得成功,則天下將定,所以只要咬牙撐過新的一年······”沈文儒也跟在後面說道。

身為工曹掾史,他自然不想讓工坊的用水向農業用水讓步,這樣工坊的生產定額還怎麼完成?

“可以考慮繼續向荊州和江左等地高價收購糧食。”出身謝家家臣的謝湖建議道。

在此之前,關中就曾經幾次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最後的解決方案都是從江左等地收購。

關中和荊州、江左等地長期保持著高額的貿易順差,所以即使是去高價賣糧食,關中一樣不虧。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