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五章 關中水利的困境(第1/2頁)
章節報錯
頓了一下,謝道韞溫聲說道:
“諸位,如何吃下這一鍋粥,就要各憑本事了。”
這麼說,也就說明謝道韞已經下定決心要到青州這場混亂局勢之中攪一攪,就算是關中撈不到多少好處,也說什麼不能讓桓溫和慕容儁討到便宜。
如此一來,決策就直接上升到了戰略層次上,是參謀司的任務了。
謝凌不敢怠慢,率先站出來說道:
“啟稟主母,屬下認為,青州方向上,我河洛、兩淮各部應當沿桓溫和慕容虔進攻之路線向北進攻,同時在酸棗一帶以一路偏師向東推進,以避免敵軍從大河和濟水之間向西逃竄,迫使我軍回援。
而河北的戰局,如今不甚明朗,具體應當如何行事,恐怕還是要等刺史從河北傳來訊息。”
謝道韞微微頷首:
“從河北迴來的官吏應該這幾天也要到了,河北方向上有景略師兄統籌,不需要太過操心。
不過慕容垂和慕容德等,縱然經歷新挫,也不是省油的燈,所以在青州方向上不能對景略師兄可以抽身而出寄以厚望,相反,應當做好以兩淮和河洛兵馬應對青州局勢的準備。
陸上各部,除了青州,還需要應對背後的荊州和兩淮,稍有不慎便處於夾攻之中,所以必然不可能分派太多的兵馬,具體如何分兵,都督臨行之前曾經把指揮權下放到青州前線各部將領的手中,所以最後聽他們的意見,都督府確保糧草兵員能夠及時補充就好。
這就意味著,今年的春耕,關中可用的人手會更少,但是需要開墾的土地更多。”
自關中都督府建立以來這幾年,春耕,反倒是都督府幾乎從未愁心過的事,只要能夠組織好、引領好,那麼春耕就能平穩的鋪開,蓋因關中一直在吃北方戰亂導致的流民人口紅利。
關中的穩定,在整個北方是獨一份,所以大量的外地流民向關中遷徙,再加上關中對氐人、羌人的安撫,使得關中的田地得到了最大限度上的利用。
分田分地,一直都是關中新政之下的農耕主色調。
從亂世流散、惶惶不可終日的草芥之人,變成了擁有自己的田地屋舍的安穩百姓,關中這些流民所能爆發出來的勞動力和創造力可想而知。
但是歷經戰亂,流民的數量就算是再多,也要遠少於太平年月的。
如今關中的擴張速度太快,尤其是將河洛等荒蕪土地都納入掌控之下,哪怕是之後又因為大司馬的咄咄逼人而不得不放棄了淮北,但是即使是一箇中原,其重建的程序就像是一個無底洞,需要都督府不斷的投入人力物力,尤其是人力,需要鼓勵關中的百姓繼續向河洛遷徙,為此都督府也不得不給予一些優惠的政策以作鼓勵。
否則哪怕是有大量的土地擺在面前,剛剛安頓下來的百姓也會更傾向於定居本地,而不是繼續遷徙,他們顯然也都已經受夠了遷徙、奔波的苦,並且誰又願意把未來託付給一片未知呢?
都督府把人力物力投入到河洛的重建上,這就意味著現在關中再次面臨地廣人稀的境地,需要用更少的人去開墾更多的土地以確保都督府能夠獲得足夠量的稅收,並且利用更少的關中百姓所產出的糧食,同時供養多線戰事,箇中壓力,可想而知。
即使是關中百姓感念都督府的恩情,可是當都督府開始不斷的提高稅收的時候、開始徵走他們餘糧的時候,對於都督府的不信任,也將與日俱增,最後有可能會成為關中動盪的導火索。
民心,永遠是最難操控的。
負責春耕事宜的林叢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