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一章 會晤前奏(第1/2頁)
章節報錯
杜英以此強調王師所到之處,都是被犒勞的,其意自然不止於此,儼然是在暗示,或者說是威脅周楚:
犒勞,是地方州府應盡之責,而不是此時談判的條件。
若是令尊不願意犒勞的話,也無妨,關中王師大可以自己去取。
周楚一時默然。
拳頭硬,自然就能夠提出這樣的威脅。
杜英則自顧自的說道:
“歡迎儀式嘛,只要能夠表示誠心就可以了,天下局勢未定,戰亂還在,不易鋪張浪費。
而且長公主千金之軀,也不會隨著本都督先行前去,應當是本都督和周刺史商談妥當了,在延請公主南下,可對?”
說著,杜英裝模作樣的看向梁殊以及隨行的禮曹官吏,兩人很配合的連連稱是。
周楚頓時眼前一亮。
都督剛剛還帶著威脅的意味在表示自己對於犒勞三軍也能夠作為談判條件的不滿,現在就已經開始討論禮數的問題了,那就說明在都督的心中,周撫開出來的條件並不到位,但是杜英本意還是願意談一談的,就看周撫能不能給出更有誠意的條件了。
既然錢財無法到位,那麼都督想要的肯定還是刺史府的權柄,但是這就需要阿爹在刺史府的掌控權上做出讓步,周楚不知道阿爹是不是能夠接受這樣的條件。
杜英沒有開口,梁殊站出來說道:“少將軍應當知道,都督只是總管各州事宜,很難顧及到細節,且都督日理萬機,也不能操心每一個‘州府’的治理得失。
就比如涼州,都督可是很少過問涼州刺史是如何治理的。”
周楚這一下終於露出了笑容,方才梁殊措辭也是一語雙關,就差直接明確的表示杜英不介意保留周撫的位置,甚至願意給周撫一定的自主權利了。
看上去這有點兒不切實際,但梁殊拿出來了涼州的例子,仔細想一想涼州似乎就是如此,沒有聽說朝廷委派的涼州刺史顧淳受到本地的排擠。
不過江左吳郡世家現在和關中都督府就算還沒到穿一條褲子的地步,但也是人盡皆知的眉來眼去了,顧淳在涼州肯定是儘可能配合都督府的工作,當一個蓋章機器。
周楚竊以為這並不是自家爹爹想要的。
梁殊微笑著說道:“只要刺史擁護支援關中新政,那麼刺史還是刺史,同時都督府也會讓刺史保留一部分的官吏,自己人用著得心應手,當然了,新政的推行離不開熟知新政的官吏支援幫助,因此派遣關中的官吏前來配合刺史,也在情理之中吧?
另外刺史未來也會理所當然的主持新政人才的選拔,換而言之,刺史便是蜀中人才的恩師,蜀中子弟但凡走出去,總歸要稱呼一聲‘周刺史門下’,此教書育人,教化功德,更是現在刺史所沒有的。”
門生故吏滿天下,這是一個位高權重的大臣最期望的,因為這些盤根錯節的門生故吏在無形之中編織出來一張大網,才能夠讓大臣本人的起起落落都變得無比安全。
之前能做到這一點的自然基本都是高門大戶,比如赫赫有名的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其門生故吏的支援,是其子弟能夠青雲平步的重要保證,而又比如現在琅琊王氏雖然已經衰落,可當初受到王導提攜的也不在少數,只要王家子弟還願意在官場上打拼,這些人高低得賣給王家三分薄面。
這種資源的積累,是周撫這樣高不成低不就,恰恰位於頂流和二流世家之間,且因為之前站錯隊所以身份比較敏感的人最羨慕的。
現在杜英能夠給周撫這樣的資源,周撫恐怕很難抗拒這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