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憐愛的伸手捏了捏桃葉滑嫩的臉蛋兒:

“你可真是憨憨的呢。”

桃葉報之以羞赧的笑,有點兒手足無措。

杜英只好讓她繼續了。

以桃葉的纖弱手法,其實就是給杜英撓癢癢。

杜英年輕帥氣又有作為,跟在身邊的小丫頭哪個不是早就已經把自己當做公子的人?平日裡藉此機會沾沾公子的便宜,郎有情、妾有意,兩人都樂在其中。

對於杜英來說,享受一下自家俏婢女的服侍也是紓解疲勞的好辦法。

在物理上可能很難起到作用,但是在心理上還是效果很好的。

回到梓潼之後,杜英也沒有歇著,用了兩天的時間把梓潼周邊的塢堡全部又跑了一圈,同時還不忘親自帶兵“拜訪”了幾個巴人和氐人的部落,這些部落不情不願的也得接受杜英開出的條件,被納入關中治下。

杜英這麼做也是給整個蜀中處理和巴、氐、羌各族關係打個樣。

若是他們願意聽關中講道理,那自然最好,都督府也不會過多的干預他們的生活,其實也只是要一個名義上的管轄權,至於關中新政,推行肯定是要的,但並不會打破這些族群傳統的框架。

杜英走了這一圈,最終還是打算在尊重本地習俗和制度的基礎上,從新政之中摘選出來一些他們能夠接受的先嚐試著推行下去。

比如開設書院。

華夏文化的影響力擺在這裡,而且這些巴、氐各部族也並非從未接受過華夏文化。

在兩漢時期,這些族群作為蜀中臣服於朝廷的普通子民,也是接受漢家文化的,只不過後來漢人衰弱,此消彼長,他們久居山中,又開始形成屬於自己的口音和傳統習俗,而且因為與世隔絕的時間長,這些習俗和制度往往還根深蒂固。

不過對於華夏文化,他們並不排斥,也一樣會供奉和崇敬一些漢家聖人。

因而學習漢家文化,他們倒是心甘情願。

“關中書院現在正忙著向東開設書院,搶奪中原地盤,並且還保持著對河北和京口兩地的支援。”作為一個合格的秘書,新安公主簡直快要成為杜英肚子裡的蛔蟲了,杜英還沒有開口,她就已經適時地將一份關中書院山長羅含遞交上來的公文遞給杜英。

搶佔中原,是為了防止世家北上,而支援河北,也不用說,此地久為胡人所摧折,漢家學問多半被付之一炬,百姓目不識丁、世家亦然走上了“自學成才”的道路,這樣自然而然會出現一些極端的思想,比如會有過度保守、過度排外又或者過度開放,乃至於助紂為虐、忘了自己身份的存在,成為胡人奴役和屠殺自己同族的幫兇。

因此教育百姓、撥亂反正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在了關中書院的肩膀上,責無旁貸。

除了搶佔中原,支援京口也是書院的另外一個重要責任。

這自然是要行釜底抽薪之策,讓世家難以在江左招募拉攏到人才,江左的諸多鬱郁不得志的寒門子弟能夠呼朋喚友的北上闖蕩,開設在京口的書院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