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七章 到田間地頭上去(第1/2頁)
章節報錯
世家為了維繫自己的統治和地位,就註定了不可能割讓太多的利益給百姓,這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只要關中新政能夠推行,那麼就會比世家有競爭力,這一點,張玄之說的的確沒錯。
杜英沉聲說道:
“話雖如此,但是我們是外來者,世家是本地人,世家已經在這田間地頭上統治了幾代人甚至上百年,而我們呢?
恐怕在座的諸位,連蜀中百姓平時桌案上吃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吧?
所以又憑什麼認為我們就一定能夠比世家更有優勢呢?所以先收起來你們的傲慢之心,一旦開始工作,就要多到此地百姓的田間地頭、屋舍棚戶之中走一走、看一看。
不要大張旗鼓的去,要低調的去,去看到他們最尋常的模樣,尋覓到他們最需要的東西,這樣才能夠及時做出改善和彌補,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政策變成適合於此地百姓的政策。
否則,關中百姓需要的,不見得就是巴蜀百姓需要的,在其位、謀其政、為其民,餘期望在座的諸位都能恪行於此。”
眾人皆是肅然,收起來因為之前的蜀中世家的拉胯表現而展露出來的輕視之心。
是啊,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蜀中百姓平時吃什麼,收入又有多少,又如何能說關中新政的種種就一定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呢?
杜英緩緩說道:
“一旦解決了常家的塢堡,就帶著將士們向下一個塢堡出發,既然世家們和我們來擾襲,希望我們能夠不得安生,那我們就穩打穩紮,結硬寨、打呆仗,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踩過去,不需要在意能夠拿下來多大的地盤,而應該能不能穩住我們既得的地盤,能不能爭取到本地的民心。
世家能夠營造出來這樣的聲勢,也是得益於世家對於百姓的號召,指使百姓行事而已,現在能夠一點點的爭取到我們所控制的塢堡之下的百姓,並且透過這些百姓作為正面的例子,讓那些曾經把我們看做洪水猛獸的百姓們漸漸意識到,都督府並不是來殘害他們的,而是來幫助他們的,他們也將收起來對都督府的仇恨和戒備。
不求他們會直接臨陣倒戈,站到我們這一邊,只求他們能夠在我們和世家的對峙中保持中立,甚或只是消極怠工,這就已經足夠了。
因此在行事的時候,都督府上下,不可強求,不可勉強,展現關中新政美好的一面,順勢而為,讓百姓瞭解和接受新政。”
眾人已經陷入沉默,此時他們也已經反應過來,如果說杜英在關中推行的新政,最典型的外在特點就是快——雷厲風行,根本不給別人質疑的時間和機會——讓百姓先處於新政之下,再慢慢的學習新政、瞭解新政。m..
而在巴蜀,杜英要做的就是慢。
慢工出細活,讓百姓們一點點的瞭解新政、走向新政。
這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操作方法,也正是真正考驗都督府上下諸多官員的時候。
杜英看著一不發的眾人,語氣陰沉幾分:
“餘之前就曾經說過,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