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零章 類比西秦(第2/2頁)
章節報錯
巴蜀世家也是要面子的。
然而讓常琚和王胡沒有料到的是,他們選擇了不妥協,杜英竟然也並沒有多少想要怪罪的意思,關中和巴蜀之間的貿易通暢如初,並且沒有了梁州世家在中間吃拿卡要,巴蜀世家的商隊不但可以更輕易地深入關中,而且在路途中間所付出的代價也大幅度下降。
這種好事,讓巴蜀世家反而開始加大和關中貿易的幅度,關中那邊亦然,南下的商隊也與日俱增,狹小的蜀道上,熱鬧非凡。
表面上大家厲兵秣馬、劍拔弩張,背地裡卻都在增加貿易額,狠狠地賺一筆,這種奇妙的狀態,是常琚和王胡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竟然真的出現在了眼前。
對此他們也只
能表示,亂世真奇妙,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不過奇妙歸奇妙,這並不能讓巴蜀世家徹底消弭對杜英的戒備,至少現在還做不到外緊內松,畢竟這位是杜仲淵,是在短短几年就拓地千里,把各路胡人和梟雄打的滿地找牙的杜仲淵。
誰能他不會抽冷子給巴蜀世家來一下?
現在的巴蜀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巴蜀世家自然也要慎之又慎。
所以也只能把不少錢糧和精力放在編練士卒上,結果弄得巴蜀的巴人各部、成都的益州刺史府都緊張兮兮的。
這三方之間反倒是產生了不少摩擦衝突,畢竟都覺得對方的擴軍行為說不定也把自己作為目標之一。
這種相互提防和四處火起,導致原本各方之間就存在的小矛盾被放大和激化,結果就是為了防範和自己的實際控制區犬牙交錯、大範圍接觸的另外兩個對手,巴蜀內部的三方勢力都被迫繼續編練新軍,甚至不得不全民進行軍事訓練,以應對突然的衝突。
這背後自然意味著錢糧的大量消耗,而為了能夠開源節流,三方對於和關中貿易的需求也大幅度上升。
不和關中貿易,就無法平地多出來諸多錢財,也就沒辦法支撐軍隊;不和關中貿易,就沒有辦法引進關中更為精良的衣甲器械,到時候別人家有,自家沒有,就將會在衝突中處於絕對的下風;不和關中貿易,更是有可能得罪那位“喜怒無常”的杜都督,說不定保持中立的杜都督就會選擇轉而支援另外一邊······
和關中開展貿易,帶來的好處是肉眼可見的,是自己的團體裡的中下層小家族和百姓堅決支援的,所以哪怕是這三方之中的明眼人都能感受到這種行為的風險,甚至已經有人批判此行為不啻於飲鴆止渴、讓杜仲淵能夠隔岸觀火且坐收漁利,卻沒有人真的敢叫停這越做越大的貿易。
不過好在杜英至少在貿易上從來沒有為難過誰, 只要帶著錢和貨來,賓主盡歡,那麼大家就能貿易。
而今日,在看到了報紙上的頭版頭條之後,常琚和王胡坐不住了。
關中王師在河北的所向披靡,徹底向天下人宣告一個強大的、目前天下沒有誰能夠匹敵的勢力已然崛起。
對此,常琚的評價是:
“今日之關中,西起涼州而東至河洛,北括河東而南達京口,跨越千里、氣勢宏然,兵鋒所到之處,無從抵擋,此昔日西秦東出之勢也!
胡人雜亂於河北和青州,此山東各國也;大司馬踞荊州而窺青州,此楚國也;朝廷屈居於江左而為大司馬所迫,此吳越也。
天下之勢,非比昔日春秋戰國,但也恰似。
所以······西秦之目標何在?”
對於這個問題,王胡幾乎脫口而出:
“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