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年齡論兄弟,反正也不算吃虧。

“好,很好!”慕容儁大笑道,“從此,朕之大燕為兄,大晉為弟,也不錯!”

司馬恬臉色微變,那自然不是這個意思。

但慕容儁看似心情大好。

司馬恬又訥訥不知道應不應該再爭辯,畢竟如果這位燕國皇帝只在這上面有要求的話,那晉朝這邊,也不是不能讓步······

慕容儁的開心,自然是因為自己這樣就等於實現了此次南下的戰略目標——獲得正統地位。

哪怕這樣算只是獲得了一半。

自入主河北之後,慕容儁一直在研究為什麼之前的羯人和匈奴人所建立的政權都不長久,究其原因,既是因為這些胡人並沒有真正想要把自己融入中原,甚至恰恰相反,他們在努力塑造漢家子和他們民族之間的差異、劃分階級,把自己當做是統治者和征服者,同時還放縱自己的族人肆意虐殺和劫掠漢家子。

後果自然就是漢家子的反抗從來沒有斷絕,甚至最後還冒出來一個冉閔,把羯人幾乎滅族。

從中,慕容儁吸取教訓,認為鮮卑人應該嘗試去弱化民族之間的矛盾,把各個民族融合為一體,減少各個階級之間的歧視,這樣才能讓那些漢家子以及雜胡們都願意服從於身為少數的鮮卑人的統治。

當然了,選擇懷柔政策,也是無奈之舉,現在的河北,已經經不起任何一點兒摧殘了,只要還有點腦子的人都能夠看得出來,所以慕容儁雖然也想帶著鮮卑騎兵橫掃天下,卻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後方一樣百廢待興的現實。

他從小就是被當做鮮卑人的統治者來培養的,在軍事征戰上的能力的確要弱於慕容垂等人,但是在政治上的嗅覺要優於他們。

所以慕容儁在推行懷柔政策,並且積極聯絡本地漢人世家的同時,還期望能夠獲得自己坐穩皇位的名義,最好是正統名分。

哪怕是吧天下一分為二,分為南方皇帝和北方皇帝,也比現在鮮卑人入主中原的外來身份來的好。

只有名分定下來了,慕容儁才能敞開了吸納漢家子。

他還是很感謝儒家學問的,只要自己能夠控制好孔家後人、拉攏好本地世家,那麼那些奉行“天地君師親”的儒家子弟們,就會乖乖的跑來入仕。

既然北方皇帝也是天下公認的皇帝,那麼我們出生在北方,自然也就應該在北方出仕,忠誠於北方皇帝。

尤其是這北方皇帝還是兄長呢。

“至於這兩國聯姻······”慕容儁話鋒一轉,“如今我大燕國內,好似也沒有適齡之女子,恐怕要讓會稽王失望了。”

原本都已經認為雙方就條件完全達成一致,接下來可以商議出兵的司馬恬,頓時錯愕的看向慕容儁。

不想聯姻,這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兄弟之國,其實也就是口頭上的說辭罷了,大家可以相信也可以隨時更改,但是這聯姻卻不一樣,嫁過來的女子,總歸是活生生的人,也總歸是可以施加其政治影響的。

兩國聯姻,那便是秦晉之好,想要再撕毀打破這個關係,就會有一群主和派跳出來反對不說,而且到時候兩國互相嫁過來的女子,生下子嗣之後,自然也是登基的最佳人選。

至此之後,兩國之間皇室血乳交融,自然會盡可能的選擇對外發起戰爭而不是內鬥。

這對於現在亟需掌握自己的軍隊、推翻世家制度的司馬氏來說,是天賜良機。

所以看似這只是司馬昱想要達成的三個條件之一,但是其實是司馬昱最想要確保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