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餘還是晉臣(第1/2頁)
章節報錯
“鹽鐵,自古都是朝廷命門,周刺史會同意麼?”謝道韞猶豫問道。
之前關中從巴蜀獲得井鹽,都是和巴蜀的商賈貿易。
其實就是購買私鹽。
巴蜀結束戰亂時間也不長,而且桓溫當時著急籌備北伐,以及和殷浩爭奪軍方話語權,所以並沒有在巴蜀建立起來完全有效治理的地方州郡管理體系。
任用的官吏,其實還是曾經成漢剩下的那些。
當然,這些官吏的祖上,大多也都是晉朝臣子。
所以他們才是巴蜀實際上的掌控者。
鹽鐵這些東西,固然在官府的掌控之中,但是在地方州郡,世家、商賈私自冶煉、曬鹽,官府哪裡管得著?
要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麼是和世家同流合汙,又甚至這些官吏本來就出身本地世家,都不用同流沆瀣,本來就是一家人。
所以在關中和巴蜀的貿易之中,有大量的鹽鐵被走私。
甚至杜英都有理由懷疑,益州刺史周撫本人也默許了這種行為。畢竟對於益州來說,穩定、安於現狀,不引起江左和荊州這兩方勢力的插手,大概是最佳的選擇。
而一旦刺史府觸動世家們走私鹽鐵獲得的巨大利益,那麼蜀地世家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蜀地再亂,情理之中。
所以杜英索性和周撫談一談,既然走私都能走出來這麼大的量,那麼周撫手中數量更加龐大的官營鹽鐵,也是可以向關中輸送的。
“現在餘還是大晉的封疆大吏、三州都督,前線廝殺、地方穩定,都需要鹽鐵,周撫有什麼理由不同意呢?”杜英反問。
謝道韞不由得輕笑一聲:
“你這個忠臣當得······雖然無一處像是忠臣,可卻還把這忠臣之名掛在嘴邊,以擺正身份。
朝廷若是知道這身份最後一點兒好處都要被你壓榨乾淨,恐怕會很後悔當時隨口開出來的這個條件吧。”
朝廷只是為了安撫杜英,避免杜英直接割據關中。
只求關中名義上還是大晉的地盤。
誰知道杜英要想盡辦法來薅羊毛。
而且還不是逮著一隻羊薅,這是要把朝廷所有的羊都薅遍。
頓了一下,杜英接著說道:
“更何況關中現在和巴蜀的貿易已經很難斷絕,這關係到關中、梁州和巴蜀三地諸多世家和百姓。
一旦我們和周撫談不成,那麼必然會影響到都督府對巴蜀的觀感,甚至會直接切斷貿易,這樣固然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周撫沒有底氣來防止我們這般鋌而走險。”
謝道韞表示認可:
“巴蜀世家,都從和關中的貿易之中獲得了好處,周撫在益州並不是一言堂,而且其性情本來就穩重,的確不會行險,就算是不答應我們提出的條件,大概也會暗中支援雙方的貿易······”
“不,他必須答應。”杜英搖了搖頭,“否則餘也會斷絕巴蜀和關中的貿易,從此這兩方在荊州和江左等地的商場上,只會是對手。”
“這······”謝道韞斟酌道,“會不會太絕了?”
杜英笑道:
“這與其說是在和周撫商量,倒不如說是試探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