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的手輕輕敲著沙盤:

“我相信······顧淳會配合的。”

杜葳臉色微奇,看來自己這個小弟,現在所掌握的力量和影響力,遠比自己想像之中的還要大。

諸多世家家主已經陸陸續續入座,杜英也在上首坐下,目光掃過:

“朝廷已任命左衛將軍顧淳為涼州刺史,顧刺史已經在前來姑臧的路上,預計四月可以抵達,在此之前,本都督暫代涼州刺史事宜。

涼州各郡田產人口、倉儲糧草,三日之內,餘希望在案頭上看到。各郡郡守,基本上都出自姑臧各家,因此餘相信這對於你們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各家家主紛紛頷首,這是情理之中的要求。

“另外,隨軍而來的關中吏員,會分散於涼州各處郡府,幫助本地郡守安民、宣政、整軍、教化,涼州一切政令,與關中無差別。”杜英接著說道。

這就讓家主們臉色變得不好看起來。

關中新政,就是在挖世家制度的根基,世家當然是能看出來的。

只是此為溫水煮青蛙的過程,書院培養出來的人才,或許仍然還會被世家所壟斷,但是隨著寒門和黔首子弟逐漸受到系統性的教育,這種壟斷估計在兩三年內就會出現動搖,而在一代人內就會徹底被打破。

沒有人會懷疑普通百姓為了能夠上進而爆發出來的潛力和動力。

杜英初來乍到,各家還真以為他會給各家一點兒接受的時間,至少大家先磨合磨合。

沒有想到杜英開門見山,儼然根本就沒有打算和他們討價還價。

“都督,各地情況不同,涼州和關中也不同······”一名家主弱弱說道。

頓時引來了好幾人附和。

杜英看了一眼放在他們面前、標註了各家名號的牌子,頓時明白。

來的路上,他就已經讓杜葳講解過城內各家現狀。

對於杜英的提議,杜家和宋家的附庸們,肯定不會反對。

前者是要跟緊主家,後者則是不敢。

但各個牆頭草們,就保不準了。

因為這些牆頭草們,其實也有自己的訴求。

比如此時站出來說話的這幾個世家,如今面臨的問題,就是青黃不接。

家中子弟不爭氣,因此也就只能依靠著家族往日的榮光苟延殘喘。

若是以後選用人才,都從書院裡出,那麼他們相信憑藉自家子弟的本事,不可能比得過別家,甚至之前沒有說過教育的百姓子弟。

所以他們不反對才怪呢。

對此,杜英曾經給杜葳比劃了一個向下切的手勢。

杜葳點頭表示認可。

“涼州,是漢家之涼州,是漢人聚集之涼州,和關中有什麼不同?”杜英的聲音平淡,但明顯不容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