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臉上露出的得意,杜英自然看在眼裡。

甚至他更清楚,桓溫之所以在處理俘虜這件事上遲疑,甚至矯情和猶豫,什麼道德仁義只是次要原因,真的殺紅了眼睛,胡人俘虜還不就是一個個請功的腦袋?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越來越靠近長安了。

之前在武關之外,殺就殺了,不打緊。

知道的人也不會有多少。

但是現在不一樣,砍了氐人和羌人俘虜的腦袋,自然會形成恐慌,逼迫氐人和羌人倍加團結、誓死抵抗,甚至還有可能把怒火宣洩在漢家百姓的頭上。

這對於桓溫來說,並不是好事。

俘虜殺了,看上去振奮軍心了,但是丟掉的有可能是民心,同時還會讓敵人變得愈發頑固。

這買賣,不划算。

杜英說到了這個問題,桓溫自然來了興致:

“於伯父而言,這些俘虜確實正如那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是若是賢侄能夠把這雞肋變成雞腿,那便贈予賢侄享用,又有何妨?”

他也想看看,杜英打算怎麼處理。

只要方法合適,那把氐人俘虜都丟給他就是了。

省心省力。

杜英微笑著說道:

“於伯父軍中,本身就有負責運輸和兵刃打造之人,而於關中盟裡,正缺人手。尤其是六月糧將收,關中盟丁壯需要隨軍征戰,因此糧食收割會更難,這些俘虜,不就是最好的選擇?”

桓溫撫掌笑道:

“之前的確未曾料到此事,善也。只是這糧食收割,所需人手就不少,而後進攻長安,也的確離不開你們關中盟的人熟門熟路,所以這些俘虜給關中盟便是。”

杜英當即鄭重拱手:“此解關中盟燃眉之急也,雖不算將雞肋變為雞腿,但是也算是變成雞脯了,至少還是能吃到點兒肉的。”

“哈哈哈,有趣,賢侄這個比喻有趣!”問題解決,桓溫心情自然也非常不錯,接著說道,“說到關中盟,現在關中盟軍隊的訓練還需要加把勁,以後進攻長安,或有大用,莫要辜負了伯父和你謝伯父的期待。”

杜英趕忙點頭,這顯然也是桓溫在安他的心。

亂世之中,終歸還是實打實的戰功最能夠震懾人,也是在軍中永恆不變的進身之道。

只要關中盟的戰力提高,總會給你表現機會的。

桓溫又想到了什麼:“另外關中盟的兵刃也多有不足吧?

此戰之後的繳獲,會讓一部分給賢侄,或者賢侄覺得有什麼需要的兵刃,可以找軍中鐵匠鋪打造,這些傢伙手腳麻利的。”

“軍中鐵匠,到底還是要先保證軍中使用,小侄不敢憑藉伯父的信任而搶走其餘袍澤的機會。”杜英微笑著說道,“就請伯父調撥一兩個工匠,關中盟亦然也有工匠,只要軍中大匠提點一二就好。另外這些氐人俘虜,也正好為工匠打下手。”

桓溫看著杜英。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杜英這是要軍中更加先進的冶煉技術。

制式兵刃,總歸質量要好、技術要高。

杜英微微低頭,這個要求大概不算過分?

“這樣也好。”桓溫沒有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