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杜英現在必須要儘可能的團結能夠團結的力量,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

這一次林氏的背刺,對於杜英來說,實際上也是送上門的一次好機會。

林氏的背叛,背後有著秦國的一隻無形的手,這一點,就算是周隆那種容易上頭的莽漢也應該能夠看得清楚,尤其是呂婆樓甚至還親自前來拜見杜英,這個雖然不算留下了人證物證——畢竟見到呂婆樓的都是杜氏的自己人——但是這麼多證據加在一起,自然也就變得非常有說服力。

秦國的壓迫,意味著各個塢堡假如依舊還保持一盤散沙的狀態,那麼什麼時候會變成戰場上的炮灰都不知道。

蔣安顯然率先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他的態度就變得很明確,支援聯盟繼續維持下去,甚至支援幾個塢堡聯合,組成一個整體,並且還願意以杜英為首。

周氏那邊的態度現在還沒有傳過來,而周圍的這些小村寨,也有很多型度不明確的,但是以杜英對周隆的瞭解,周隆會答應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一旦周氏答應,自然也就容不得周圍這些小村寨反對了,到時候誰反對,稅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因此杜英也必須要早做準備。

假如周氏不答應應該怎麼辦,是強攻還是繼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假如周氏答應了之後,又應該怎麼辦?這不是一幫失散多年的好兄弟之間的聯手,而是之前甚至還有很多矛盾衝突的幾個塢堡之間的聯手。

曾經的恩怨都有多少,能不能透過大家各退一步來化解?

聯盟之後,每個家族的話語權又是怎麼樣的,是否對於聯盟的總體行動有決定權或者足夠的影響力?

聯盟的目標是什麼,配合桓徵西、配合涼州還是自己一門心思的和秦國作對?

聯盟之後,各家各戶的隊伍又應該怎麼辦,是打亂了整編,還是保持現狀?

打亂了整編可能會引起各家的懷疑和不滿,保持現狀則可能直接影響到隊伍的戰鬥力,畢竟幾家並肩作戰的時候,其中有一家的兵馬陷入危險,另外幾家的兵馬不見得就會全力救援,而且在軍事指揮上,各家有各家的想法,各家兵馬亦是良莠不齊,無疑會產生很多掣肘。

而且還有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便是林氏。

迄今為止,林氏並沒有派任何人來向作為盟主的杜英解釋他們和蔣氏之間衝突的事,而派來支援杜氏的兵馬亦是悄無聲息的撤退了,好像林氏已經和杜氏、蔣氏等曾經並肩作戰的夥伴劃清了界限,又好像他們在躊躇猶豫著什麼。

對於林氏,到底應該直接和他們清算,還是嘗試著看能不能將他們重新拉入到聯盟中?

兵馬,自然是多多益善,甚至杜英不知道能不能反而將林氏發展為自己佈設在苻堅那裡的棋子。

不過作為林氏背刺的直接受害者,蔣氏肯定會對這件事持反對態度,沒有直接嚷嚷著要找林氏報仇,就已經算很不錯的了,想要讓蔣氏子弟和林氏子弟並肩作戰,難道真不怕我們蔣氏也來個背刺麼?

這些問題,自然不能直接丟出來和蔣氏、周氏等等討論,而需要杜氏這邊自己先敲定一個基調,至少自己人要先保持口風一致。

王猛他們也知道杜英的想法,因此此時也就不多盤桓,每個人都得好好思忖一下這些問題背後所牽扯到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