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江湖路遠,有緣再見(第1/2頁)
章節報錯
搜尋人才只是其次,對於傅學來說,探摸雷弱兒的態度更重要。
至於這三個人······傅學總覺得他們並不尋常,但是既然人都已經跑了,那自己就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上面。
中年人應了一聲,轉身離開。
而傅學用書輕輕敲著手心。
這個王猛,這個杜英,還有個任群······
關中雖大,但是也不是那麼好掀起風浪的地方。
希望你們能夠認清現實並且為我大秦所用。
江湖路遠,我們有緣還會再見的。
希望那個時候······不會是對手。
——————————
對手不對手的,杜英不知道。
他既然已經認為傅學很有可能就是苻堅化名,而且挖牆腳的目的也很明確——杜英倒是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本身可能也是傅學挖的物件——那麼自然就是能跑多遠跑多遠。
和秦國皇室有了糾葛,就真的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額好吧,好像這個時代的黃河還沒有那麼黃。
王猛和任群當然也都察覺到了不對,這也是為什麼杜英要走,他們也都急忙跟上。
至少現在在他們的心裡,蠻夷就是蠻夷,胡人就是胡人,不管這個傅學如何文質彬彬,他已經暴露出了自己出身氐人或者羌人的可能,那就沒有必要和他深交。
尤其是王猛他們也都知道桓溫此時已經在攻入關中的路上,這位徵西將軍動用各路大軍、也幾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底,對於關中顯然是勢在必得。
講道理,今日的桓溫掌控巴蜀和荊州,當真頗有幾分當年蜀漢全盛時候的風采,拿下關中、滌盪中原,似乎已經近在眼前。更何況桓溫身為晉臣,還有大義名分、甚至還有東南朝廷不管願意還不願意,多多少少都得表示一下的支援。
所以在世人心目中,桓溫拿下關中是必然的。
氐人的秦國,看似強大,也難免曇花一現。
王猛等人就算是真的和傅學談得來,也不見得就會在這個時候便和傅學站在一起。
到時候被桓溫歸類於氐人餘孽、朝廷叛徒,那可就好玩了。
因此能躲,還是躲吧。
江湖路遠,還是不要再見了比較好。
要不是本身就已經抱定了這樣的心思,王猛和任群也不可能跟著杜英說走就走。
實際上杜英的心思更加複雜,他很清楚關中之戰最後很可能是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結局,現在手無寸兵的杜英也不能確定自己能夠幫助桓溫扭轉一些什麼,或者自己有沒有必要扭轉什麼,因此他只能先按照歷史的軌跡來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