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君臣相得兩儀殿,百年大計自此出(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文度戴罪立功,為權廣州都督,持使節,兼權南海安撫使。這兩個人先去督造戰船,訓練兵馬。
妹婿啊,你這戰船的圖紙可要早日給朕啊。”
“沒問題,明天臣就將技術資料送進宮內。”
自己的恩人孫霸升官發財,有了大展身手的地方,小帥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夙願。這安撫東海南海不像徵高句麗,難度要小得多,獲利卻不少,是個能增加國力的戰爭手段,值得一打。
李治喝了口茶,“妹婿啊,這邵樹德一到大月氏,你手下的戰力大增,才能平滅吐蕃,朕欲再給你一員大將,想將薛仁貴派給你,你意如何?”
薛仁貴!小帥一衝動當時就想答應,好不容易辛苦地忍住了。
這可是大唐的絕世名將之一,要是到了大月氏,肯定是能東征西討,立下大功的。
不過,不能駕馭的名將那就用不得。薛仁貴跟著李世民徵過高句麗,已經名聲鵲起,對大唐那是絕對的死忠。他要是去了大月氏,小帥多半很快就不說了算了。
小帥思考了會兒,婉拒了李治明晃晃的摻沙子行為,“薛將軍是絕世名將,將來徵高句麗若是沒有他,恐怕多有波折。大月氏確實需要朝廷的幫助,臣想要左屯衛參軍裴行儉。”
李治悄悄嘆了口氣,不過並沒有氣餒。看來小帥還是不想放棄軍閥的身份,這也是人之常情。
邵樹德是小帥的把兄弟,大唐派過去,你看吐蕃歸了大唐了。裴行儉是蘇定方的弟子,不過也是大唐的軍人,他裴家全家可在大唐吃飯呢。
像邵樹德和裴行儉這樣,雙方都認可的人,派過去雖然不能削掉小帥的兵權,卻可以保證小帥不叛唐,正是保持現在大唐和大月氏平衡的合適人選。
當即命瑞安擬旨,調左屯衛倉曹參軍裴行儉為大月氏大都護府長史,著門下省執行。
李治召見蘇小帥,整整談了一下午,聖眷之隆,無出其右者。吃了頓飯的功夫,就連下了兩道聖旨,涉及到了大唐東、西、南三方面的政治軍事形勢,可謂收穫滿滿。
這頓飯吃完,小帥該告辭了。李治一指起居郎和瑞安,“這次召見已經結束了,你們倆出去,朕要和妹婿說兩句家裡的私事。”
天子無私事,可是起居郎和瑞安不是魏徵,悄悄地退了出去,殿裡就剩李治和小帥兩個人。
李治拉住小帥的手,“妹婿啊,關於武才人的事情,這中國歷史里語焉不詳,你能給朕一個更詳細的資料麼?朕現在還有難處,不能沒有她啊。”
小帥早就知道李治需要和門閥爭鬥,真正掌握大權的事情。這個自己也幫不上忙。涉及到武才人,自己不便參合,但提供資料幫幫李治是可以的。
當即答應,“臣明天回頭就把《新唐書》和《舊唐書》裡相關的資料給陛下送來。不過史書是後人寫的,多有避諱之處,未必都屬實,還得陛下自己聖裁。”
“史書是怎麼回事,朕當然理會得,這個朕心裡有數。不過你派的人朕要親自接見,資料連瑞安也不可以交給。”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