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七:藉田禮(第2/2頁)
章節報錯
京中大小官員隨駕親耕。
藉田四周人山人海,老百姓們紛紛前來圍觀瞻仰天顏。
齊大人偏頭看了一旁的虞閣老:“聽說皇上在北境時,為了緩解物資缺乏的窘境,在北境推廣了軍屯田制,邊地軍丁地農忙時節,三分守城,七分屯種,每個軍丁授荒地一份,由武穆王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按份徵糧,據說北境軍屯約有五六萬頃。”
荒地貧瘠、地薄,收成並不好。
花十二分力氣,也只能收二三分的糧,其艱苦難以想象。
但也是一條活路。
“除大量軍屯外,韶懿長郡主去了遼東後,還在北境實施商屯制,鼓勵商人在邊地募人墾荒繳糧,以補充軍糧,透過商人繳糧多少,給予減、免等各項稅款,也正是此法,帶動了整個北境的農業發展。”
屯田制分為軍屯、商屯、民屯,首源於曹魏,因曹操“攜天子而令諸侯”,擔了奸臣之名,令人所不恥,屯田制推崇者少。
曆書上對屯田制的評價,也帶了貶意:乃曹一己私心,為了獨攬軍權,使曹魏統治高度集權的手段。
帶了貶意是不錯,卻也是實情。
但屯田制確實有不少利處,在幽軍最艱難的時候,成了幽軍唯一的稻草。
虞閣老點頭:“咱們這位皇帝,不僅推行了屯田制,每年還和屯田的軍丁一起下地耕種,扶犁親耕那是一把好手。”
所以‘藉田禮’的詔書一下達,全國各地需要藉田的官員、學子們,一個個都慌了神兒,連忙趁著‘藉田禮’沒有開始,跑去田裡學耕種。
‘藉田禮’的動作太大,不僅皇上親率百官,uu看書 全國各地官員、學子,也都要在規定的日子下地耕作,很難讓齊大人不多想:
“你說皇上是不是在要全國推行……”屯田制?
梁賊和東寧王下獄後,手底下的兵,都投降了朝廷,大昭百萬雄師,軍費是一項不小的開支,屯田制的重點,是在軍屯,皇上以農養軍,讓軍隊自給自足,官府在軍屯之上,大開方便之門,田地、種子、農具、耕牛等等,都由朝廷出,也再不受朝廷挾制。
不論是在朝政還是軍權上。
他們這些臣子,成了名副其實的為帝‘打工臣’,權利都是皇上的,你手中掌握的權利,都是皇上分給你,一旦皇上不樂意了,輕易就能收回。
虞閣老沉默了一會:“八成是了。”
皇后娘娘在河北創立了璽心商會,商會的運作模式,與朝廷如今的情形,又是何等相似?
皇上軍、政大權一手抓,活兒全讓底下的臣子幹了。
幹得好理所當然。
幹得不好就是瀆職。
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默默轉過頭去。
禮部安排的老農,連忙將一頭壯實的黃牛拉進地裡,架上木犁。
扶犁需要力氣,牛向前走,拖動木犁,殷懷璽需要推著木犁,把板實的土壤翻卷過來,是很辛苦的活計。
。頂點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