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七:藉田禮(第1/2頁)
章節報錯
可也因了盒內的東西,寧國公府從興盛,走向了覆滅。
如今,她也因了盒內的東西,得了皇上幾分情面,使寧氏一族有了起復的希望。
人生的興衰更迭,真正是半點也不由人。
榮國夫人捧著盒子,緩緩跪到地上,將盒子捧高,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秋驪郡主嚇了一跳,也連忙撲通一聲跪到地上。
朱公公不禁鬆了一口氣,鄭重地接過了盒子,交給了一旁的隨侍,連忙上前一步,就要去扶她:
“榮國夫人快請起,您的意思,咱家一定會如實稟報於皇上知曉。”
皇上早就知道榮國夫人握了這一紙詔書,雖不是多緊要的東西,皇上也沒有多在意,可這麼一張不知內容,也不知詳情的聖旨,掌握在一個算計太多的人身上,可供利用的地方,實在太多,總歸是不妥當的,這才一直容忍了榮國夫人。
這世間人人都是聰明人,在不知道底限時,就忍不住得寸進尺,步步試探,反覆橫跳。
一旦知道了底限,也就知道進退。
知道了取捨。
朱公公辦完了差事,連忙帶著詔書回勤政殿覆命。
殷懷璽看也沒看一眼,就直接命朱公公將詔書當場燒成了灰燼。
……
二月初一這日,族裡傳來了虞霜白的‘死訊’,虞霜白是未出閣的姑娘,身份也敏感,這件事並未聲張。
又過了兩日,外祖母在來信中提及,虞霜白已經上了商船,隨同商船一起出海。
心裡的一顆大石終於落定,虞幼窈拿著虞霜白交由外祖母,轉交給她的親筆書信,心裡既高興,又傷感。
這一別,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
昭永二年二月初二‘龍抬頭’,昭永帝正式向全國下了詔書,曰:“夫農,天下之本也,二月二十吉亥日,其開藉田,朕親率耕,躬耕以勸百姓,凡大昭治下,身懷功名者,耕藉十五日,耕田十畝,耕藉期間,與百姓同居,粗糧為食,朝廷親派按察史巡田,凡有輕怠者,以欺君論處……”
‘藉田’首源於伏羲,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御駕親耕,故二月初二,又稱‘龍抬頭’,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下地親耕。
後歷代皇帝爭先效之。
但真正讓‘藉田禮’在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還是漢朝。
自漢文帝始,上至君王,下至百官,每年都要舉行‘藉田禮’,皇帝不僅親耕,還會上觀耕臺觀耕、巡耕。
皇上重視,底下官員也無一輕怠。
新皇登基後的第一次‘藉田禮’,要足夠重視,才能威臨四海,布澤天下,但凡聰明點的,就不會在這上頭弄虛作假。
歷年來開國皇帝,都是打戰場上拼殺上位,沒一個是心慈手軟的,他們這位開國皇帝還有嗜殺、暴戾的名聲。
朝堂宮中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藉田禮’。
到了c田的日子,昭永帝身穿吉服攜昭懿皇后,在法駕鹵簿的導引下,與陪祭文武官員同到‘先農壇’,祭拜‘先農神’,之後更換農耕衣,一同去京郊c田行‘躬耕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