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屹立不朽,作為華夏五嶽的中嶽,古往今來,引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濃重描寫。古人云“山莫大於之,史莫古於之”,但是以今人的眼光去看,泰山其實並不算太大,甚至連華夏第一高峰都算不上。

在陳風看來,會不會是因為科技與眼界的侷限,導致古人的判斷出現了錯誤,就好比被尊為“萬山之祖”的崑崙一樣,在陳風看來,好像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陳風是一個大學生,準確點來說,是一個剛剛大四的大學生。按理說,身為江浙一帶久負盛名的“雙一流”大學一員的陳風,而且還是其醫學院本碩博連讀的學霸,應該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

但是陳風不一樣,他是一個性情中人,而且對於一些神異、志怪之類的書籍異常感興趣。最讓陳風感興趣的是,古籍中記載的關於神、仙、鬼、怪一類的說法,或許古時真的存在一類追尋己身強大的存在,或許他們將自己稱為仙也說不定呢?

因此,上大學以後,陳風就開始有意識的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甚至不惜節衣縮食、乃至於兼職送快遞、送外賣,只是為了賺錢去購買一些古籍,或是去實地考察一下古書中記載的曾經有仙出沒的地方。

熱鬧的夫子廟商圈內,陳風曾不止一次的出入一個個古玩賣場,人家是看各種奇石、古董,他卻不厭其煩的翻看著一部部古籍。

每當夜晚來臨,華燈初上,別的同學花前月下的時候,陳風則一個人在操場上練拳,對,就是練拳,準確的來說應該是練傳統武術。

傳統武術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集合了傳統文化中哲學、天文、地理、兵法、中醫、經絡、心理等學科精髓,它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係的獨到解釋,它的技擊方法和養生理念,無不透露出一絲長生與不朽的奧秘。

原本陳風是想去研究一些道家的典籍,但是對於道,陳風覺得還是需要從長計議,因為道不可輕言、道也不可輕傳。陳風當前還沒有拋棄一切,準備拜入山門潛心修道的想法,而且就算他想修道,也不知道去哪兒拜師。再加上陳風也不覺得從網上、舊書攤上淘到的所謂道家典籍,讀了以後就真的能夠修成仙了,還是腳踏實地,先從武開始,反正萬法歸一,如果武術練到最後,可以觸控到武道的話,那是不是也能算得道了呢?

市面上能夠找到的武術典籍有很多,而且各種健身房、武館也有很多,他們教授各類武技,甚至還有金庸先生筆下描寫出的各大門派的所謂“鎮派武學”。但是,無論是這些所謂的健身房、武館之中教授的散打、自由搏擊等等,還是所謂的這個拳、那個拳,都無法入陳風的眼。

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傳統武術在所謂的大師手中,被敗光了名聲,以至於就連西方傳過來的拳擊、自由搏擊、綜合格鬥等都打不過。甚至在網上造成了這麼一個現象,那就是一個人只要說了自己修煉傳統武術,就會被認為是花架子,根本沒有實戰能力。

陳風一直不能理解這些一天到晚打壓傳統武術的人,就好像那些一天到晚汙衊中醫是假的,極為推崇西醫的人一樣。要知道,在西醫傳到中國之前的幾千年裡,都是中醫在守護中國人的健康,如果中醫都是假的,那我們中國人是怎麼健康的活到現在的?同樣的,在這些所謂的拳擊、自由搏擊等西洋拳術傳播到中國之前,傳統武術曾經守護了中國人整整五千年,如果傳統武術真的不堪一擊,那麼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陳風看來,真正的傳統武術從來就不是那些在網上流傳的所謂大師們說的那樣,我一個接化發,再來幾個閃電五連鞭,就能輕鬆戰勝對手。

同樣的,傳統武術也不像公園裡面的老大爺們那樣,慢慢悠悠地打著幾動太極拳,然後沒事站個樁就能練出來內功,然後從此天下無敵,所以和別人戰鬥的時候必須要點到為止,要術高莫用,要講究武德。

當然這裡不是說站樁就沒有用了,相反,站樁在傳統武術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地位,但是要講究方法,不然你一天到晚站那兒,到最後無外乎兩種結果。一個是站久了肌肉硬化,搞得整個人腰痠背痛,無精打采;另一個是站出來關節炎、腰椎盤突出,嚴重的甚至為了刻意去追求含胸拔背,結果落了個彎腰駝背的毛病。

目前市面上還是流傳有很多不同型別的傳統武術典籍與教學影片的,當然,這些典籍與影片魚龍混雜,珍品還是有的,但就如同在泥沙中淘金一般,需要你有一雙慧眼去識別。

陳風以前就花過不少冤枉錢,買了這個大師、那個宗師們的書籍與教程,結果差點練得腰肌勞損,最後硬是靠著理療和吊單槓才緩了回來。從那以後,陳風才開始尋找一些古舊的典籍,尤其是民國時期的一些武術大師的著作。

因為民國時期在中國的傳統武術發展史上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在這個時期,中、西文化日漸交流與融合,傳統武術從形式到內容,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深刻干預了近現代中國武術的走向。

自民國以降,出現了許多在各自領域“獨成一家”的武術人,他們的武學思想與實踐,對當時及現世武術的影響深遠,甚至成為近一百年來武學研究者辨識方向的座標。這些人的“名”,名在有武術的真才實學,名在對後世武術傳承永不磨滅的貢獻。他們的各種武學著作堪稱“名著”。是中華傳統武學文化及其珍貴的經典史料,他們才是真正的大師。

不過習武之人多屬老派,他們雖有發憤著書之志,確常常只將珍貴武學手稿及手抄本傳給嫡傳弟子或後人,從未面世。又因為在那個時代,歷經各種政變、戰亂、事變,這些珍貴的手稿及手抄本不是遺失了就是毀壞了。甚至還有大師顧慮將武術的奧秘洩露外國,因此禁止將自己的武術典籍出版,甚至親手銷燬。所以,真正有跡可循的、流傳下來的武術典籍少之又少,陳風曾尋找了數年而一無所獲。

但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民國時期的一眾武術宗師中,還真有這麼一位另類的宗師存在,他就是薛顛宗師。薛顛宗師在國難當頭之時,一心想要將國術的奧秘公諸於眾,讓國人都可以修習以強國強種,且並不顧忌將國術洩露國外。他的觀點是,將國術公之於世後,對於老祖宗的東西,中國人一定領悟的比外國人快,只要比外國人快就行了。

或許在一定時期內確實是如此吧!陳風在內心裡暗暗長嘆一聲,幸好薛顛宗師沒能看到如今網路上那麼多所謂的噴子在詆譭中華武術。反倒是當年一些流落海外的武術大師們在國外留下傳承,收了許多虛心學習的洋學生,如果薛顛宗師能活到現在,恐怕也會在心裡長嘆一聲吧!

薛顛宗師當年共著書出版了上下兩部《形意拳術講義》,一部《象形拳術講義》和一部《靈空禪師點穴秘錄》,詳細講解了形意拳這一門古老的拳術的來龍去脈、理論支撐以及修煉方法,甚至還在書中附有宗師的拳術照片,以供後來者學習。

陳風是在某寶上搜尋到這一套書籍的,起先還覺得肯定是假貨,後來點進去看了幾頁以後,才發覺這個應該是真的。雖然陳風並沒有系統的學過傳統武術,但是第一眼看到這一套書就覺得其中的不凡。它雖然因年代久遠而導致照片有些模糊,甚至裡面的文字還是從右至左的豎排,而且都沒有句讀。

但是,正是這種粗糙的感覺,讓陳風覺得自己找對了,況且即便這套書是假的,自己先練著再說,一旦感覺練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那就馬上停了,反正也不吃虧。

於是,陳風就開始了自己的練拳生涯。

也許有人覺得練拳並不是很難,甚至有些看多了玄幻小說的人覺得練武術怎麼也不上修仙者,即便是武功達到化境又如何?還不是抵不上修仙者隨意發出的法術一擊。

但是陳風並不這麼認為,正所謂武術習之以強壯身體,還人之初生面目,妙用無窮,如天地化育萬物之理。拳經之理,即天地之理。和人的本性,道家的金丹大道沒有什麼不同的。拳理即是人性也是金丹大道,名稱雖異,但本質還是一樣的。

如果可以明心見性,長久的習練武術,達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的境界,武者一脈同樣可以如道家一樣達到神、仙、聖等境界。此時,所謂的長生與不朽還在話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