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能看出,李承道此舉,是以太子之身直接任命了三位宰相!

身為左僕射的裴寂倒還罷了,王珪和魏徵兩人簡直是一步登天。

從武德六年到武德九年,裴寂當了三年實權宰相,乃是李淵的左膀右臂,最信任的人。現在雖說進了李承道的內閣,但原本一言而決的實權宰相,卻被原來根本沒放在眼裡的王珪和魏徵掣肘,讓他內心還是有些許異樣。

不過原本雖然他是大唐宰相,但秦王李世民乃天策府上將,位極人臣,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太子李建成更是實打實的儲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雖然他名為丞相,但權力比起這兩人來,卻是低了不止一籌。

現在這兩人一死,李淵又幾乎把所有權力轉移到新任太子李承道身上,李承道沒有一朝得勢,便要改天換日的想法,第一時間就把裴寂招入新內閣,他上面從三個人,變成了一個人。

雖說有兩個平級存在,但實際上話語權是更多了些,這也讓原本人心浮動的朝堂稍稍心安,新太子也不是那麼不好說話。

罷朝後,李承道帶著新任內閣來到兩儀殿。

兩儀殿內,已經有數名年輕陌生男子垂手而立。

“日後,三位閣臣便移步太極宮外殿辦公,每日辰正之後,於兩儀殿等候本宮即可。”

“臣等領命。”

三人躬身領命,王珪抬眼看著李承道,眼中神采奕奕,試圖把眼前這個鋒芒畢露的太子與曾經那個聰慧機靈,又不乏跳脫的安陸郡王聯絡起來:“內閣初立,臣等請太子殿下教誨。”

別看剛才朝堂上李承道說得好聽,什麼及冠之年才疏學淺,還要以賢臣為師,但只要想到不久前的玄武門血戰,李承道竟然在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還利用皇城內宿衛軍和禁軍控制城高牆厚的玄武門,並拿到李淵詔書這樣十死無生的情況下,依舊絕地翻盤。

不僅斬下李世民的人頭,還滿身鮮血得親手提著曾經戰無不勝的秦王人頭來祭奠李建成,就能看出這個年僅十五歲的新任太子絕對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他們仨要真拿自己當輔政大臣,乾綱獨斷,秦王就是最好的下場,到時候死則死矣,若再落個權臣擅政的罵名可就遺臭萬年了。

李承道微不可察地瞥了眼低垂著眼皮的裴寂,又掃了眼王珪和魏徵兩位興致勃勃的新閣老,滿意地點點頭,看來這三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沒有膨脹。

“中樞三品並以上大員任命、地方四品並以上任命,著吏部赴察,報與本宮閱覽。

國庫收入、支出,戶部與地方核算後,報與本宮閱覽。

賑災、工事著戶部、工部、地方合議後,報與本宮閱覽。

涉及軍政,本宮不日將成立軍機處與總參謀部,所有作戰計劃,戰略方針,大唐全境的戰略佈防,都交由總參部制定;軍機處負責具體調兵遣將,將領任命以及士兵訓練;至於兵部,以後主要負責軍籍餉銀,後勤糧草,軍械製造,防禦工事以及管理現役和退役士兵的違法違紀等。直接對本宮負責,內閣有知情權以及建議權,可另行標於附錄上呈與本宮。

邊疆戰事、宗族親王速交於本宮,不可耽擱。

一應事宜,無論繁簡,務要當日完畢復還尚書省,不可過夜,本宮自詹事府及青雲學院挑選三十人,交予汝等,隨扈兩儀殿,卿等每批註一份奏摺,交人送於本宮閱覽,本宮批紅後,復還尚書省。

如有棘手不決之事,每日兩儀殿小朝會,卿等與本宮共議。“

三人都是心中一凜,這李承道,一點不像二十歲的年輕人!

人事、財政、軍權,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三點都攥在手裡,放出來的權利沒有這三點的支撐,都是無根浮萍,有與沒有都在李承道一念之間。

以上這些如果全部要李承道批紅,那他除了沒有皇帝之名,已經完完全全是大唐一千五百萬人的當家人了,不過這對王珪和魏徵來說是好事;至於裴寂,這些權力本就抓在李淵,李建成和李世民手中,現在只不過轉移到李承道身上罷了。

“臣等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