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元瓘雖然立有功勳,但他並不擁有壓倒性優勢,比如他的六哥錢元璙就跟他不相上下。雖然眾兄弟們在錢鏐面前一致推舉錢元瓘,但這裡多少也有“揣度聖意”的意思。

吳越國的第二任統治者錢元瓘從迷霧中來,又在迷霧中謝幕。他在位的這十年,是吳越國曆史上最撲朔迷離的一段歷史時期。

襲位之初,錢元瓘與諸位兄弟們在同一個帷帳裡為父親錢鏐守靈,這時候,內牙指揮使陸仁章謂之不妥,說您現在已經繼承了父位,往日為兄弟,現在為君臣,當有尊卑之分。於是攙扶著錢元瓘去了單獨的一個帷帳,並且告誡侍衛,從現在開始,錢元瓘的諸位兄弟們如果想見錢元瓘,必須來這裡拜謁,並且——誰也不準帶侍從。

這個陸仁章是什麼來頭,憑什麼敢對錢元瓘及諸兄弟指手畫腳?

簡單介紹一下,陸仁章原本是窮苦出身,迫於生計而在錢鏐這裡找了份園區保安的工作,某日錢鏐遊逛花園,忽然發現這位小保安精通園藝工作,不會打理盆景的保安不是好將軍,錢鏐自此開始注意他。

909年,淮南圍困蘇州重鎮,設定三道防線,使蘇州淪為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城。除了陸路被隔絕,淮南人還在通往蘇州的水渠內設定了層層大網,網上掛著銅鈴,史籍記載說即使魚鱉透過也會觸發警鈴。

陸仁章為正在發愁的錢鏐出了一個主意,找來一個吳越軍中最善潛水的人——司馬福,讓他手持一根大竹竿,在水底潛行,故意用長竹竿去觸碰大網,當淮南兵聽到鈴聲而收網的時候,趁機透過。就這樣,司馬福在水裡走走停停,耗時三天三夜,才成功由水路潛入城中,使得守軍與援軍取得了聯絡,並最終擊退了淮南軍。

從此之後,錢鏐對陸仁章更加刮目相看,然後就把他當孫子,後來累官升至兩府軍糧都監、內牙指揮使。管糧食、管“禁軍”,從這兩個職位來看,錢鏐的確把陸仁章當成了自己人。

錢鏐的“自己人”多了去了,怎麼陸仁章就能成為託孤重臣之一呢?因為陸仁章除了機智靈活之外,還具備一個非常重要的優點——耿直忠誠。

在明確了錢元瓘是接班人之後,文武百官們便開始暗中向錢元瓘拋媚眼,偷偷依附於錢元瓘,為下一次版本更新預定一個“從龍功臣”大禮包。然而陸仁章不僅不諂媚巴結錢元瓘,還多次鐵面無私、因公冒犯錢元瓘。

如今,作為內牙指揮使的陸仁章,其首要工作就是保證錢元瓘的人身安全。陸仁章為錢元瓘設定單間,派專人24小時輪班保護;凡是有事需要拜謁錢元瓘的,必須是隻身一人,不得帶隨從侍衛;“晝夜警衛,未常休息”。

錢元瓘非常感激,多次慰勞陸仁章。君臣二人推心置腹,消除了之前的所有“誤會”,陸仁章解釋道:“當時先王還在位,我只知侍奉先王,所以不會侍奉您,如今您已繼位,我則會像侍奉先王那樣侍奉您。”於是錢元瓘嘉嘆久之。

在陸仁章等託孤之臣的輔佐下,錢元瓘順利襲位,吳越國完成了第一次權力交接。

然而這次最高權力的轉移果真如此絲滑順暢嗎?

“錢元謀反案”

錢元瓘上臺後的做法中規中矩,比如減租減稅,給文武百官、各級將士頒發賞賜等等。就在第二年12月,錢元瓘的二哥錢元璣病逝。

錢元璣是錢鏐的次子,性格寬厚、沉默寡言,生活節儉樸素,崇尚儒學、佛學,所至皆有政聲,為人民愛戴。與妻子感情深厚,早年喪妻之後,終生不再續娶。這就是史籍對他的全部記載了。

如果錢傳瑛真的是錢鏐長子的話,按長幼次序,錢元璣無疑應是第一繼承人。如今,他保質保量地及時去世。

在錢元璣病逝的同年,錢元瓘召弟弟錢元珦來杭州。

錢元珦,錢鏐第十二子,是錢元璣的同母弟,當時坐鎮明州,據說他在明州恣意妄為,多有虐政。錢元珦屢次向錢元瓘提出過分要求,倘若無法得到滿足,便上書指責辱罵錢元瓘,還設定了私人監獄和各種酷刑,常常致敬“炮烙之刑”,據說燒人肉的臭味搞得滿城都是。錢元瓘因此派親信將領仰仁詮召他入杭州,接受組織上的調查,很快,錢元珦就落馬了,被廢為庶人,軟禁在杭州。

這時候,另一位兄弟錢元走上了歷史舞臺。錢元,史籍記載說他是錢鏐的愛子,數有軍功,錢鏐有多愛他呢?累官至土客馬步都指揮使、靜江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封扶南侯,更是賜予他兵杖,也就是允許他蓄養私人武裝、擁有死士。

當錢元瓘繼位後,錢元非常不服氣,擅自擴大私人武裝的規模,據說高達數千人,更驚悚的是,史籍說很多文武百官都暗中依附於他。錢元瓘漸漸感受到了壓力,於是託人給他私下帶話,勸他削減私人武裝規模,並建議他主動要求外放到溫州以避嫌,如此一來,錢元瓘和錢元就都有面子、都有臺階,大家都是體面人嘛。

錢元斷然拒絕。

於是,銅官廟的主管官員秘密上奏,揭發了一樁大事:錢元派親信到銅官廟求神拜佛,祈禱自己被封為吳越王。另有人告發:錢元透過蠟丸書秘密勾結軟禁中的錢元珦,圖謀不軌!

這密告得真是時候。

據說錢元瓘堅決不信,我那弟弟多可愛,老實孩子,雖然頑劣驕橫,但總不至於搞政變啦,你們想多啦……

在諸將的不斷勸說之下,錢元瓘才決定召錢元入宮赴宴,大家坐下來好好聊一聊,消除誤會。結果錢元剛一入席,立刻就被左右人告發,說他在袖子裡藏著匕首!還沒等他辯解,就被當場誅殺,隨後錢元瓘下令將軟禁中的錢元珦誅殺。

以上就是史籍記載……中的一個版本。

比如在中,就把上文中的錢元記載為錢元球。

這裡也許存在筆誤。錢鏐一開始確實挺愛錢元球的,“徐、許之亂”時,錢鏐打算讓錢元球去做田頵的人質,錢元球死活不肯,氣得錢鏐險些殺了他,從此之後就不再重用他,奪了他的兵權。不過在隨後又記載錢元球因功封官加爵,與錢元珦一樣或賜兵仗……

我更願意相信這是的筆誤,一處筆誤可以理解,但處處筆誤就顯得有些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