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即位】老大瘋了,老二死了,那麼該輪到老三了嗎?看似天經地義,實際這在當時是絕對的禁忌話題,沒人敢再提立儲一事。

趙光義對立儲非常敏感,他對此的解釋就是前文提到的,一是擔心自己被架空、拋棄,二是加大對皇子的考察力度,擴大候選池,不排除立賢不立長的可能。

實際上,人們更願意相信他沒有說出來的那層意思——

“金匱之盟”的內生bUG。為了堵住人們說自己

“燭影斧聲”的嘴,而搬出了

“金匱之盟”,然而

“金匱之盟”自帶兄終弟及的屬性。而且按照

“金匱之盟”的約定,等最後一個弟弟趙廷美死後,皇位應該傳給趙匡胤的兒子,如此往復迴圈,由年長的族人擔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雖然趙光義煞費苦心地送走了趙廷美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但趙匡胤還有孫子。

幫這五個孫子……過早地離開我們?只要趙光義指定自己的兒子當繼承人,就是違背

“金匱之盟”,打自己的臉;而推翻

“金匱之盟”,就等於承認了弒兄奪權……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個字——拖。

可以有太子之實,比如封王、加中書門下平章事、知開封府尹,但無太子之名,不能下詔正式立儲。

白髮人送黑髮人,在老二趙元僖死後的一年多時間裡,趙光義的身體也每況愈下,994年9月,自覺時日無多的趙光義終於私下裡跟寇凖談論起了立儲一事。

寇凖先前因觸怒太宗而被貶往青州,太宗清醒後很是追悔,於是將其召還。

故事就從這次相會說起。寇凖入覲,趙光義二話不說,把褲子一脫,

“你看。”因為趙光義在高梁河之戰中腿部中箭,創口每年都要復發,特別是到了晚年。

當寇凖入覲的時候,趙光義的腿傷正在惡化,於是掀起褲子給他看,意思是說自己快不行了。

趙光義含情脈脈地看著寇凖,嬌嗔道:“死鬼,你還知道來呀?”寇凖答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師。”我跟你談感情,你跟我玩兒制度,煎餅果子放毒藥——別給我來這套。

趙光義乾脆不繞彎子,不裝了,我攤牌了:“你看諸皇子中,誰可立為太子?”這是臣子們的送命題,寇凖用的是高考滿分卷標準答案:“陛下為天下擇儲君,這事兒一不能與後宮商量,二不能跟太監商量,三不能跟近臣商量。陛下只能自己定奪,也只有陛下您能挑選出下一代明君聖主。”

“尼瑪……”趙光義低下頭,很久沒說話。沉默良久之後,趙光義支開了所有宮娥太監,便殿中只有他和寇凖,然後,趙光義壓低了聲音,進一步挑明,

“你看老三趙元侃,行嗎?”寇凖的回答一如既往:“非臣所知也。”這事兒不是我敢聽的,不聽、不議、不管。

你的兒子你的天下,你的草原你的馬,你想咋耍就咋耍。趙光義心裡有數了,

“好吧,既然你極力贊成,那這事兒就這麼定了。”緊接著,皇三子趙元侃被任命為開封府尹、改封壽王,改名為趙恆,並正式下詔立為皇太子,成為法定繼承人。

一般認為寇凖確實在立儲問題上幫了趙恆,雖然他閉口不談立儲問題,卻建議由趙恆判開封府尹,由此婉轉地表示自己支援趙恆。

自唐末以來,中原大地就不再有立儲之禮,至此已有百年曆史。所以太宗的這次冊立儲君典禮成為當時最盛大的慶典,首都汴州萬人空巷,爭睹儲君風采。

當趙恆從太廟回宮的時候,民眾夾道歡迎,不禁發出

“真社稷之主也”的稱讚。很快,這句話就傳到了趙光義的耳朵裡。完,拍馬屁又拍了馬蛋上了。

趙光義瞬間炸毛。

“咦——他算真龍天子,那俺算個啥?俺佔著茅坑不拉屎了?那俺趕緊挪窩騰地兒唄?這個寇老西兒!”趙光義盛怒之下召見寇凖,

“現在天下人只知有太子,而不知有朕。人心即將歸屬於太子,朕來問你,你們要把朕放在什麼位置上啊?”是我識趣兒地主動退位讓賢,還是你們幫我駕崩幫我體面?

你說,你說,你說說說!寇凖起身行再拜之禮,

“陛下為天下擇主,結果一下就選出了一位社稷之主,此乃萬世之福啊!可喜可賀,恭喜恭喜!”您希望兒子是堯、舜呢,還是桀、紂?

趙光義瞬間消氣,轉怒為喜,回頭又把寇凖的話轉述給後宮,皇后便率領後宮全體妃嬪向趙光義道賀。

一來祝賀國家長盛久安,二來祝賀陛下得到一位名臣——寇凖。趙光義於是趕緊跑回前殿,

“老西兒,別家走了,中午留下吃飯,陪我喝兩盅。”那一天,寇凖大醉而歸。

被確立為太子之後,趙恆更加謹小慎微,生怕刺激到生性多疑的趙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