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紅頂商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小結一下,這種套路的優點:安全;缺點:燒錢、費時間。
與之相對的另一種攻城辦法,是更為熱血的攻堅戰,洞屋、雲梯、挖地道……所謂百道攻城。死傷大,但節省時間。
命是自己的,錢是國家的。
廣大將士們都喜歡使用傳統消耗戰的老套路,大家圍個圈,丟呀丟呀丟手絹,等個半年一兩年,然後領賞領錢領錢錢。什麼,強攻?傷亡率90%+,你認為你會是那10%嗎?一次是,兩次是,你敢保證次次都是?
屁股決定腦袋,作為一軍統帥的馮延魯,他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你笑他不懂軍事,他笑你不懂政治;你笑他不懂政治,他笑你不懂南唐。
馮延魯的主張就是速戰速決,欲畢其功於一役。他說福州城之所以還在負隅頑抗,就是因為海上的這支援軍,這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只要我們能將這支援軍擊潰,福州自然會在絕望中投降。怎麼才能擊潰他們呢?那就只能放他們上岸,然後一舉圍殲。
嚴格來講,馮延魯的打法才是原汁原味、正宗古法圍點打援。單從軍事的角度來看,不能說馮延魯有什麼錯誤。可他為什麼偏偏就打敗了呢?
馮延魯贏在了軍事,卻敗給了政治。
首先,南唐是被迫捲入的這場戰爭,起因是陳覺因貪功而矯詔出兵,假傳聖旨,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敵人爆發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南唐的後勤準備相當不充分,糧草輜重、預備兵源等等,全都是捉襟見肘,根本支撐不起一場巨大的消耗戰。
這就是馮延魯放棄長期圍城打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是不想消耗,是南唐自己消耗不起。
正因陳覺擅自調兵把南唐推進戰爭的無底洞,“清流黨”對“四凶五鬼”集團展開了瘋狂的彈劾,紛紛要求李璟停止戰爭、嚴懲戰犯;“四凶五鬼”內部也存在利益衝突,壓力同樣給到了前線。馮延魯頂著巨大的政治壓力,即便糧草輜重充足,他也必須採取速戰速決的方法,不能打持久戰、消耗戰,以免夜長夢多、後院起火。
這是馮延魯放棄消耗戰的主要原因之二。
以上是馮延魯做出誘敵深入、圍點打援作戰計劃的原因,卻不是戰役失敗的原因。那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還是跟政治有關。
南唐雖然名義上吞併了除福州以外的全部閩國領土,但實際控制的卻只有建州一隅,其餘的比如泉州,均在原閩國軍閥的控制中。閩國降將中的大多數都是迫於形勢而投降,心存觀望,與南唐貌合神離、同床異夢,比如留從效,他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地讓南唐輸掉這場戰爭。
南唐本土的將士中,有一部分人嫉妒馮延魯的軍功,也有的是偏向於保守的消耗戰而反對較為激進地圍點打援……這些人也不願用自己的利益為馮延魯的決策買單。
閩人放水,自己人磨洋工,裡外都要看馮延魯的笑話。當吳越國援軍登陸後,南唐軍隊打得三心二意,吳越國軍隊剛一發起衝鋒,南唐軍隊就四散奔逃,一潰千里。
福州李仁達得救了,遂向吳越國表示歸順。
少年英主錢弘佐終於一雪前恥,極大振奮了國內士氣,為自己贏得了足夠多的威望,鞏固了自身政治地位。
就在李仁達歸順的一個月前,947年2月,錢弘佐終於剷除了程昭悅。
程昭悅依靠鈔能力搞定了吳越國權貴杜昭達、闞璠,快速躋身核心權力圈,隨後反手就給這二人送了盒飯。沒有根基的政治暴發戶,最忌諱的恰恰是這種神操作。
很難說在扳倒杜昭達、闞璠上面,程昭悅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程昭悅想讓他們死,某些“大人物”也想讓他們死,所以大人物在幕後順水推舟,程昭悅前臺表演,他只是吳越國政治鬥爭中的一枚棋子,大人物只需改改劇本,就足以讓這個小演員徹底消失。
於是,就有人秘密舉報了程昭悅犯有三項重罪:多聚賓客,蓄兵器,與術士遊。
錢弘佐把剷除程昭悅的重任交給了水丘昭券。剷除程昭悅總共分幾步?答:分三步。第一步,帶領一千多士兵包圍程昭悅宅第;第二步,衝進去;第三步,殺之。
水丘昭券拒絕了這項任命,“如果他有罪,就該光明正大地將他繩之以法,依法依規公開審理、處決,而不是搞暗殺。”
其實這反應出錢弘佐對自己的實力沒有足夠的信心,怕程昭悅狗急跳牆,所以才想要不講武德,年輕人嘛,都不講武德。
最終,錢弘佐把這個重任交給了心腹——內牙指揮使諸溫,讓他伺機逮捕程昭悅。諸溫很對得起他霸氣的名字,成功將毫無防備的程昭悅拘捕,隨後便判處其死刑,且立即執行。隨後為軟禁中的錢仁俊同志昭雪平反,恢復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