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後主李煜(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張洎等人,後文還會詳述。
“井田制”改革的失敗,表面上看,是李煜輕信讒言,被政治鬥爭所耽誤,但根本邏輯則是李煜沒有足夠的膽識和能力,無法撼動既得利益集團,無法衝破權貴階層的牢籠,故而必然失敗。
當資本家控制了金融命脈之後,皇帝、國王、總統、首相……就只是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歷史上,漂亮國共有5位總統遇刺,只有里根僥倖存活,大多數人只知道林肯和肯尼迪,卻不知道還有兩位總統——加菲爾德、麥金萊,他們可以告訴你既得利益集團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回頭再看李煜推行的所謂改革,真的是避重就輕,捨本逐末,最終還是無可挽回地走向了增發貨幣的不歸路。
前文講述南楚馬殷的改革時,提到鑄造鐵錢的馬殷就使南楚經濟迅猛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還是最初那個例子,馬殷增發貨幣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是因為南楚處在一個相對穩定和平的發展時期,好比村莊A,經濟活動高度發達而導致的貨幣流通量不足,而南楚經濟活動高度發達的原因是馬殷採用了大謀士高鬱的方法,使南楚成為茶葉貿易集散地、是中原與南方諸藩的商貿樞紐、物流中心,而這些恰恰是如今的南唐最為缺乏的。
南唐畫虎不成反類犬。任何時候,改革都要結合本國的基本國情,而不能生搬硬套所謂的“先進經驗”。
在李煜振興國民經濟遇阻的時候,大宋及時地釜底抽薪,給引火燒身的南唐募捐了三桶汽油。
962年6月,趙匡胤給李煜下了一道詔書,要他歸還橫海軍、懷順軍等在江南的家屬;963年7月,趙匡胤又給李煜下了一道詔書,要他歸還從後周柴榮時期到今天以來,所有滯留在南唐的中原將士及家人,以及被南唐官府裹挾南渡的揚州百姓。
人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特別是戰亂年代,所謂的恢復經濟、勸課農桑、鼓勵耕織等,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充足的勞動力。人口資源才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恢復經濟、擴軍備戰,沒人都是扯淡。無論是兩國交戰,還是遊牧民族侵擾,除了搶錢搶糧之外,更是要搶奪人口,特別是有文化或有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
趙匡胤一紙詔書,就從南唐抽調走了大量的勞動力、丁壯。作為回報,大宋也遣返了一批幾乎不具備勞動、作戰能力的老弱病殘南唐俘虜。
除此之外,大宋還對南唐實行了貿易戰——折博務。
折博務與回圖務有所不同。回圖務又稱“博易務”,其核心是“易”,可以簡單理解兩國之間的國營供銷社,負責外貿進出口業務;而折博務的核心是“折”,即商人必須把商品賣給官府,官府再給商人以等價的茶、鹽。
折博務等於給外貿上了一道防火牆,商貿活動被官府嚴格管控,限制了貿易規模和利潤。也就是說,大宋透過折博務輕鬆拿捏南唐的經濟命脈。
同時,大宋還嚴格禁止商人、遊客出境到南唐。
看起來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吧,就跟今天的漂亮國對我們進行貿易戰、貿易封鎖一樣,什麼反壟斷、反傾銷……折博務是它們的祖宗。
南唐的經濟亟待恢復,既需要出口創匯,又需要進口緊俏的商品以供內需,大宋偏在這個時候實行全方位經濟封鎖和貿易打壓,使得南唐的商品很難有效地出口創匯,急缺的商品又得不到及時供應補充。
經濟復甦?你能復甦算我輸。——趙匡胤
目前網上不乏所謂的軍迷,甚至很多所謂的軍事專家,大談什麼全方位立體化戰爭,說現代戰爭不再是兩軍正面廝殺這麼簡單,而是包含了輿論戰、金融戰、資訊戰等……請翻看祖宗留下史書,咱老祖宗早就將這套運用的爐火純青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清君側,誅晁錯”難道不是輿論戰?榷場、折博務難道不是貿易戰的組成部分?
戰爭,從來就不是群毆械鬥。
可悲的是很多公知或是崇洋媚外,或是別有用心,總是刻意貶低中華文化,把一切先進的東西都歸結為西方的智慧……國外空氣都是香甜的,即便裡面含有外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