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階州的投降,階州南面的文州就嵌入了後蜀,成了孤城,於是指揮官成延龜向後蜀獻城投降。

除此之外,成州也被後蜀接管。

此前,趙廷隱曾建議孟知祥乘勝出擊,攻取山南地區,把戰線推進到大散關,以確保蜀地高枕無憂。孟知祥以剛剛與後唐簽訂和平停火協議、百姓困頓為由,予以拒絕。

如今則輕輕鬆鬆和平接管。李從珂叛亂,孟知祥成了最大的贏家。

兩大功臣——張虔釗、孫漢韶,舉族遷往成都,覲見孟知祥。

孟知祥隆重接待了兩位功臣,置辦了一場盛大的晚宴。張虔釗、孫漢韶向孟知祥敬酒,奉觴為壽。現場卻發生了令所有人都震驚的一幕:孟知祥“手緩不能舉觴”,已經無法端起酒杯了。

孟知祥病入膏肓。自從去年生病以來,雖有所緩解,但始終沒能痊癒,現在病情又加重了。

孟知祥在雅州設定永平軍,命孫漢韶節度使;命張虔釗仍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時加宰相銜。張虔釗堅決辭讓,不肯去山南西道。

幾天後,就是七月初七,七夕節。孟知祥駕臨丹霞樓,舉辦七夕晚宴,宮女們舉行才藝大比拼,“觀宮人乞巧”。宴會中,孟知祥的病情再次加重,“病遂增劇”,身體狀況陡轉直下,眼看就要不行了。

孟知祥自知大限將至,於是急忙立其子孟仁贊為太子,監國攝政。又急召趙季良、李仁罕、趙廷隱、王處回、張公鐸、侯弘實,讓這幾位開國元老充當託孤重臣,輔佐孟仁贊。

當天晚上,孟知祥病逝,享年61歲。宮中封鎖訊息,請託孤元老們商議權力交接問題。

王處回大半夜緊急見趙季良,密報孟知祥去世的訊息,邊說邊哭,以至於泣不成聲。

趙季良板起臉來,嚴肅地說道:“哭什麼哭!現在,老將們手握重兵,心存觀望,伺機生變。我們應該迅速擁護太子即位,斷絕這些人的非分之想。哭,管個卵用!”

王處回擦乾眼淚,向趙季良道歉。

隨後,趙季良讓王處回去找李仁罕,但不要急於告訴他主公去世的訊息,要暗中觀察李仁罕的態度,再決定是否告之實情。

王處回拜訪李仁罕,發現李仁罕嚴兵護衛,果然有不臣之心,於是沒敢透露主公去世的訊息。

隨後,在趙季良的運作下,宣佈了孟知祥的遺詔,命太子孟仁贊改名為孟昶(音同“場”),登基即位。

在趙季良、王處回的大力輔佐下,年僅16歲的孟昶登上皇帝寶座,成為後蜀第二代領導人。

功勳老將李仁罕,在得知孟知祥病危後,就有了別的想法,這一切沒有逃過趙季良的眼睛。

為了確保後蜀最高權力的順利過渡,鞏固孟昶的統治,李仁罕就成了第一個要被清除的老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