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榮被斬首的訊息傳到宮裡,李嗣源驚駭悲痛,差點兒從床上滾落,兩眼一黑,昏了過去,御醫緊急施救,甦醒後再次昏迷,就這樣昏了醒、醒了昏,反覆好幾次,病情隨之急劇惡化(由是不豫有加)。

李從榮尚有一個幼子養在宮中,群臣請求斬草除根。

當爺爺的沒有不疼孫子的。李嗣源淚如泉湧,幾乎是哀求道:“這個不懂事的小孩子有什麼罪?”

然而群臣相逼甚緊,李嗣源不得不將小孫子交出去,斬首。

次日,宰相馮道率領文武百官來雍和殿晉見李嗣源。

李嗣源淚如雨下,幾度哽咽失聲,“想不到我家竟然出了這種事,哪兒還有臉再跟諸愛卿相見啊!”

群臣聞此,紛紛泣下沾襟。雍和殿上,君臣哭成一片。

隨後,經組織研究決定:立即召喚魏博節度使、宋王李從厚赴京。宦官孟漢瓊為傳詔使者,並由他留守魏州,暫代魏博軍政,替回李從厚。

緊接著,就是政治鬥爭的最高潮階段——大清洗。隨著下詔追貶李從榮為平民,一場針對“李從榮黨羽”的血腥清算工作拉開帷幕。

什麼人才算是“李從榮黨羽”呢?當然是其幕僚、下屬、以及一切與之親近、甚至是一切與之有交往的人,很多時候,主持清算工作的人還會利用這個時機公報私仇,打擊自己的政敵,強拉硬扯,也要把政敵與李從榮牽扯上關係,如果真的找不出任何聯絡,也可以以“同情李從榮”為由列為“精神同黨”而予以打壓。

這種場面在前文已經屢見不鮮。

很快,高輦、劉陟、王居敏、劉瓚等幕僚、下屬紛紛被列為頭號“李從榮黨羽”。然而清算工作組內部卻也爆發了激烈爭論。

激進派以朱弘昭為代表人物,主張從嚴、從重,務必將李從榮集團一網打盡、斬草除根,永除後患;

溫和派則以馮贇、馮道為代表,主張區別對待,不可濫殺無辜。

誰是無辜的呢?

比如秦王傅劉瓚,李從榮的老師,絕對是“李從榮黨羽”,但李從榮對待劉瓚的態度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有師生之名,卻絕無同黨之實,劉瓚不僅沒有參與李從榮的陰謀,還一直苦苦規勸,所以劉瓚是無辜的;

再比如王居敏,他是太子詹事,理論上是李從榮的頭號大謀士,如果太子順利即位,那麼“太子詹事”將是新皇帝最信任的心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總領軍政。當初為李從榮推薦劉瓚當老師的,就是王居敏。

然而王居敏也是正義飽學之士,屢屢勸諫李從榮,因此也不得李從榮歡心。王居敏失望地看著李從榮在離經叛道的道路上漸行漸遠,而自己卻無力規勸,於是就謊稱罹患重病,請了無限期的病假,截止到李從榮兵變時,王居敏同志已經請了半年的病假,根本就不可能參與政變密謀。

而且當李從榮領兵列陣於天津橋時,望著冉冉升起的新日,還對身邊人笑道:“王居敏看不到明天早上的太陽嘍,等我坐上那個位置,第一個就先砍了他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