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弱勢的李嗣源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李嗣源非常感動,對他主動罷鎮歸朝的行為大加讚賞,給予其豐厚的俸祿,養在京師。

一年後,李嗣源找安重誨商議道:“華溫琪忠心耿耿,老實可靠,是個值得信任的老同志,你看哪個軍鎮有空缺,給他安排上。”

安重誨回答的也很斬截,“目前沒有空缺!”

隨後,李嗣源多次催問,安重誨也始終是同樣的回答,沒空缺,沒法安置。

李嗣源就有點兒急了,“今天問沒有,明天問沒有,偌大的帝國,怎麼就沒個空缺呢?”

安重誨也來了脾氣,“陛下,您啥意思?我說了沒有,就是沒有!您如果非要安置他的話,好啊,把我這個‘樞密使’讓給他了!”

“那也是個辦法!”

一句話把安重誨噎得半天說不出話來,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君臣二人不歡而散。

降將出身的華溫琪聽說皇上和權臣安重誨為了自己爭吵動怒,大為恐懼,竟然嚇出了一身重兵,一連幾個月不敢出門(懼為權臣所怒,幾致成疾,由是數月不出)。

李嗣源、安重誨雖有君臣之分、主僕之別,但二人是多年的老朋友,私下的關係非常鐵,可以說是稱兄道弟的鐵哥們兒,所以有時候吵架拌嘴的時候也會說一些比較過火的氣話,二人就像熱戀的情侶,過一會兒就會和好如初。

安重誨跟李嗣源撂挑子的行為,其實就是撒嬌賭氣,日常嬌嗔。

安重誨不僅是李嗣源的鐵哥們兒、好基友,更在有些時候扮演著導師的角色,是李嗣源的良師益友。

一次,夏州李仁福進獻一隻稀有白鷹,安重誨拒收退貨,並嚴厲斥責進貢使節,“忘了李存勖是怎麼敗亡的了?還教皇上打獵!”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安重誨奏報李嗣源。

李嗣源褒獎了安重誨。可等到散朝後,李嗣源秘密派人追趕夏州使節,偷偷地把白鷹要了回來,過了兩天,帶著這隻白鷹到西郊打獵。李嗣源對隨從人員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讓安重誨知道啊!”

乍看這段記載,很有一種小學生偷上網咖的感覺。

5,王德妃

安重誨不僅勸諫李嗣源,也勸諫李嗣源最寵愛的王德妃。

王德妃追求奢靡,生活日漸腐化墮落,安重誨屢次規勸。某次,王德妃挪用公款,用國庫裡的綢緞做成地毯,安重誨苦口婆心地勸阻,還舉出“抽爹算計劉”的例子,希望她能引以為戒。

王德妃當初之所以能傍上李嗣源,就是走了安重誨的門路,所以安重誨也以月老紅娘的身份而自居,自以有恩於王德妃,故而在對待王德妃的態度和言語上,稍稍有些不夠尊重,偶爾會以恩人、長輩的姿態來勸諫。這令王德妃非常反感。

後來,王德妃在迫害安重誨的行動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