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走下神壇的安重誨3(第1/2頁)
章節報錯
【走下神壇的安重誨3】
6,康福
只因康福精通蕃語,可以與李嗣源進行加密交流,威脅到了安重誨的專權。安重誨便想出借刀殺人的毒計,故意把康福派往局勢動盪的大西北,連李嗣源親自出面都留不住他。
沒想到康福卻因此平定大西北,幫後唐中央經營了西北諸蕃,打通了河西走廊,為“明宗盛世”添磚添瓦。
對於後唐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但不要忘了安重誨的初衷,他的動機非常單純,無非就是想弄死康福。
只因康福可以繞開他,直接與李嗣源交流,他就要置人於死地。
7,符習
符習原事鎮州王鎔,晉趙結盟後,被派到李存勖身邊聽用。張文禮發動“鎮州兵變”,屠殺王鎔一家,李存勖派符習等討伐張文禮,而符習久而無功,河東軍接連犧牲四位大將。
隨後被授予鄆州天平軍節度使。
至此,符習與李嗣源出現了交集:鄆州天平軍。
李存勖欲以一鎮節度安置符習,先是鎮州成德軍,符習堅辭不受;又分割魏博為二鎮,使其領鎮其一,符習更是堅決反對,說後梁就是因分割魏博才丟失河朔。
隨後,符習提出解決方案,那就是賜給他目前處於後梁控制下的藩鎮名額,“令自取之”。當時鄆州天平軍處於後梁的控制之下,因而李存勖就給符習開了鄆州天平軍的空頭支票。
可是隨著戰爭的推進,李存勖開啟“左勾拳”行動,李嗣源率部攻取鄆州。這是李嗣源與符習的碰撞,也許矛盾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再後來,趙在禮“魏州兵變”,李存勖派李嗣源掛帥征討,亦命符習自青州赴援。符習走到半路途中,就聽說李嗣源陣前倒戈,成了叛軍的首領,欲率部返回青州,卻被監軍楊希望逼迫繼續去魏州平叛,此時,李嗣源也派來使者,邀請他一起造反推翻李存勖。
李嗣源叛亂之初,遭遇小挫折,實力微弱,這使得符習更加顧慮。符習前怕狼、後怕虎,進退失據,處境頗為尷尬,一時拿不定主意,不知該站在哪邊。
關鍵時刻,霍彥威騙他,說李存勖猜忌的人其實不多,只想殺十個人而已,這其中有郭崇韜、朱友謙、李嗣源……您排名第四。
符習這才決定追隨李嗣源。
李嗣源稱帝后,把符習當成開國功臣。這就讓血統純正的“從龍嫡系”安重誨非常不爽了。
在安重誨看來,符習根本就是“非我族類”,必須予以打擊,原因有二:
首先,符習一直都是追隨李存勖的,明顯屬於“莊宗餘黨”;
其次,在“魏州兵變”時表現得猶豫不決,態度不端、意志不堅,是見利忘義、見風使舵的投機分子,不值得信任。
符習則以前朝元老自居,認為自己的資歷、功勞遠在安重誨之上。符習是為數不多的,敢跟安重誨正面硬剛的人之一,他抓住安重誨在對外政策上的種種失誤,進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