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反董璋】

愛哭的小孩兒有糖吃,但董璋哭錯了墳。

逼反董璋的幕後黑手,就是安重誨。你拿造反威脅他,是正中下懷。

安重誨捏著董璋的書信,“更發一騎入斜谷,吾必反——哼,正合我意!”

董璋:再發一兵試試!

安重誨:試試就試試。

朝廷立即調派將領荀鹹乂,率軍進駐閬州。

聽到訊息後,董光業急忙轉告安重誨,“我爹絕對沒有二心,懇請朝廷務必不要再派兵了,否則,真會把他逼反的!”

安重誨輕蔑地一笑,“醜奴安敢要挾中央?”

訊息傳回東川,董璋徹底絕望了,於是終於正式高舉反旗,宣佈脫離後唐,隨即放出狠話,要對利州昭武軍、閬州保寧軍、遂州武信軍發動軍事進攻。

三鎮急忙飛奏中央,通告兩川局勢。

安重誨喜上眉梢,拿著奏章來找李嗣源,沾沾自喜道:“看到了吧?我早就說過董璋要造反,陛下還不信,怎麼樣,被我說中了吧?”

李嗣源嘆口氣,說我已經對兩川仁至義盡了,有道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事到如今,就算我先禮後兵吧。

在安重誨的竭力挑唆下,兩川戰爭終於正式打響。

孟知祥得到訊息後,找來趙季良商議對策。

趙季良為兩川同盟軍制定了一套完美的戰略:先奪取遂州、閬州,然後集中兵力控制劍門關,把中央軍擋在劍門關以外,把戰爭拖進僵持階段,發揮主場作戰優勢,耗死中央軍。

兩川商議好日期,相約同時發兵。

戰爭爆發的前一天,是李嗣源的生日。孟知祥在成都擺下盛宴,舉起酒杯,面朝李嗣源所在的東北方向,隔空跪拜,一邊行大禮,一邊放聲痛哭,淚水打溼了衣服。將士們紛紛被感動,感慨朝廷負人,逼反忠臣。(東北望再拜,俯伏嗚咽,泣下沾襟,士卒為之欷歔)

董璋向利、閬、遂三鎮釋出檄文,聲稱他們挑撥離間,應當受到嚴懲。隨後便對閬州發動了攻擊。

孟知祥則派總司令李仁罕掛帥、趙廷隱為副、張業當先鋒,率軍三萬,攻擊遂州;另派侯弘實、孟思恭率軍四千,協同東川軍,攻擊閬州。

孟知祥也釋出了一篇檄文,水平明顯跟董璋不在同一個境界,甩董璋十八條街,下面是閱讀理解時間:

“蓋聞皇王御下,恩新乖而叛離;臣子事君,猜忌生而權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