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兩川結盟(第1/2頁)
章節報錯
【兩川結盟】
“主公為何如此短視?”
循聲望去,原來是孟知祥軟磨硬泡才留在西川的趙季良。
“先生有何指教?”趙季良是孟知祥的頭號大謀士,孟知祥對他言聽計從。
趙季良給他指出兩川互為唇齒,最怕的就是朝廷挑撥離間,令我兩川自相殘殺,火併內耗。而今,朝廷戰略出現失誤,東川也願意聯手對抗中央,這是西川的機會。東川若失,西川必死!
其實這個道理在不久前剛被示範過,那就是西川王建與東川顧彥暉。王建想吞併東川,所以每當外部勢力(李茂貞、楊復恭)進犯東川時,王建都會義無反顧地支援東川,當趕走外來勢力後,再獨自享受東川。
孟知祥既然想割據蜀地,就必須統一兩川。他應該好好學習一下王建的戰略思想。
在趙季良的勸導下,孟知祥答應了兩川結盟、政治聯姻的請求。
董璋在劍門關增加了七個要塞,積極部署準備。
孟知祥派趙季良出訪東川,作為孟知祥的全權代表,同董璋商量退敵策略。等趙季良回到成都後,孟知祥迫不及待地詢問他此行的收穫。
趙季良面色平靜,“我有一個壞訊息和一個好訊息,你先聽哪個?”
“先苦後甘。先說壞訊息吧。”
“董璋是個廢物。此人貪婪而殘暴,好大喜功,且缺少謀略。所謂的兩川同盟既不牢固,也不可靠。他不僅會打敗仗,拖累西川,更會倒戈反水,背後捅刀子,主公要時刻提防!”
“那好訊息呢?”
“董璋是個廢物。東川,也是您的了。”
孟知祥看著趙季良,趙季良看著孟知祥,片刻之後,二人爽朗大笑。看來,孟知祥真的要復刻王建了。
孟知祥與董璋聯名上疏,說朝廷分割閬、果二州,另設軍鎮,又加強了綿、遂二州的兵力部署,已經造成了兩川軍民的嚴重恐慌情緒,請朝廷撤回近期派遣的節度使、刺史,撤回駐軍,消除誤會。
這叫先聲奪人,為即將到來的戰爭甩鍋。應該是出自趙季良的手筆。
李嗣源當然不肯聽從,只是下詔好言安撫,“朝廷真沒別的意思,不要多想。”同時加授孟知祥中書令,以示信任。
軍隊的動向才是真實意圖的表現。兩川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了。
西川總指揮李仁罕、張業擺下宴席,邀請孟知祥前來商討戰爭部署。有位尼姑卻趕來報信,說傳言二位將軍擺的是鴻門宴,要擒拿孟知祥。
經調查,發現散播謠言的是兩位中級軍官,都延昌、王行本。
孟知祥將二人腰斬,隨後不帶衛士隨從、不穿鎧甲、不佩戴武器,隻身一人去李仁罕家中赴宴。
李仁罕被感動地痛哭流涕,下跪磕頭,說主公如此信任下屬,我只有以死來報答(公推赤心置人腹中,老兵惟盡死以報德耳)!
西川將領們也因此大受感動,士氣空前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