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李嗣源稱帝3(第2/2頁)
章節報錯
誣陷男人謀反,誣陷女人不貞,兩大殺人法寶,屢試不爽。
於是,有人爆料了一個驚天宮廷醜聞:劉皇后與李存渥在逃往太原的路上,曾同床共枕,不可描述!
與小叔子通姦有染。這就是劉皇后的罪名。李嗣源派人到太原,將劉皇后賜死。錢財,當然沒收充公嘍。
對於劉皇后的蓋棺定論,亦是中華文化中對女性最惡毒的評價,“與夫褒姒、妲己無異也”,並稱她要為“亡國滅族”負主要責任。
在傳統文化中,最君王的最高讚譽是比作堯、舜,反之則是桀、紂;對女性的最高評價是比作孟母、岳母,反之則是褒姒、妲己。
如同殺元行欽的道理一樣,李嗣源決不能把李存勖描繪成桀、紂,那麼誰對昏暗腐敗的政治負責任呢?當然就是男人背後的那個女人,那個紅顏禍水嘍,還有就是奸邪權臣、權閹嘍。
總之,皇上聖明,吾等罪該萬死。
李存勖時代的黑鍋是劉皇后這一個弱女子無法獨自承擔的。李存勖時代的宰相群臣、宦官勢力,也休想矇混過關!
6,殺宦官
4月14日,李嗣源下詔殺孔謙的當天,宣佈撤銷“內勾司”(亦作“內句司”),這是郭崇韜當初為討好宦官而設定的官職,主要負責全國財政、糧草等,是個管錢的肥差。
錢!
李嗣源對此太敏感了,如此重要的差事,怎能掌握在宦官手裡?立即撤銷,恢復“三司”(鹽鐵、戶部、度支),指定一名宰相負責,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至於宦官,一個字:殺!
不僅中央的宦官要殺,各地的監軍宦官也要殺。李嗣源詔令天下各道、各藩鎮:不用審問、不用遣送,把你們的監軍宦官就地處斬。
天下各藩鎮當然積極響應。洛陽的數百名宦官在“興教門兵變”時逃走,有的躲進深山老林,有70多宦官剃髮出家,躲進了太原。
太原馬步軍指揮官李從溫(李嗣源之侄)將這批宦官和尚逮捕,在都亭驛全部誅殺。
殺宦官,一舉多得:回收權力;獲得天下人一致好評;節約政府開支。(所以李嗣源不必把全部宦官趕盡殺絕,只需誅殺大多數)
如同朱溫一樣,李嗣源透過肉體消滅的手段,再次剷除了宦官毒瘤。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兩位宦官:
一位是宦官向延嗣,誣殺郭崇韜的主力,後奉李存勖之名,赴長安屠殺王宗衍一家。在殺了王宗衍一家後,聽到了洛陽生變的訊息,隨即逃竄,從此下落不明。
另一位,就是“一字活千人”的張居翰。張居翰在李存勖時代做著樞密使,但當時郭崇韜權傾朝野,極為強勢,張居翰只是郭崇韜的木偶而已。李嗣源進入洛陽後,張居翰主動拜謁,哭泣待罪、乞歸田裡。李嗣源好言相慰,答應了他的請求。
久在權力場,雖然自己並未親身參與,但作為前排吃瓜群眾,張居翰便如那江渚上的白髮漁樵,慣看秋月春風。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朋,眼見他樓倒了。張居翰深諳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明宗來了,莊宗舊臣還能有好下場?
辭歸長安後,張居翰安享了整整兩年的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天成三年(928)4月,病逝於長安,享年71歲。
“有仁者之心”的張居翰,也是自唐末以來,唯一一個位居樞密使而得以善終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