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李嗣源稱帝3(第1/2頁)
章節報錯
2,殺元行欽
在李琪的指點下,李嗣源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能妖魔化李存勖,更不能抹黑李克用家族、沙陀河東集團,這是自己當皇帝的政治基礎。所以,雖然自己是以武力推翻了李存勖,但不能徹底將其否定。
可是不否定李存勖,又怎麼肯定推翻李存勖的李嗣源呢?換句話說,誰來為這場內戰負責?誰來當這個背鍋俠?
答:元行欽。
所以,現存史料的一切線索、證據,都指向了元行欽。元行欽逼反李嗣源,成為歷史主流觀點,也是唯一的觀點。
另外,元行欽殺了李嗣源的長子李從審,無論從大局出發,還是從個人恩怨出發,李嗣源都要拿元行欽做擋箭牌。
3,殺郭從謙
天成二年(927)2月,李嗣源任命從馬直指揮官郭從謙為景州刺史,而密令殺手尾隨,抵達景州後,將郭從謙滿門誅殺,罪名是“謀大逆,弒殺先帝”。
4,殺段凝、溫韜
在接管洛陽後,霍彥威就私自逮捕了罪大惡極的段凝、溫韜,準備誅殺。安重誨急忙叫停。
“殺人是有講究的。”安重誨語重心長道,“這與殺李存紀、李存確不同。”
主公有時需要殺好人,有時則需要殺壞人。殺好人,如李存紀、李存確,這種齷齪噁心的事兒不能髒了主公的手,必須由下屬勇當背鍋俠,挺身而出,先斬後奏,把罵名留給自己;殺壞人時,則需光明正大、大張旗鼓,一定要事先奏報給主公,由主公下令誅殺,把美名讓給主公。
屠殺李存勖宗族,天下冤之,為之扼腕痛惜,我們要先斬後奏;誅殺千夫所指的段凝、溫韜,大快人心,就必須留給主公。
“老霍,別蠻幹,要走走腦子。”
霍彥威自嘆不如,“還是您老奸巨猾!”
於是上疏彈劾禍國殃民、背棄故主的段凝、“盜墓一哥”溫韜,這倆人的罪行罄竹難書,早就惡貫滿盈,之前只是因賄賂當局才得以保全,如今新皇帝除舊迎新,二人正好撞槍口。
李嗣源下詔,削奪二人在身官職,勒令返還原籍。至於家產,不用說,沒收充公。
兩年後的天成三年(928年)9月,詔殺段凝、溫韜。
5,殺劉皇后
“興教門兵變”後,劉皇后與李存渥等攜帶著金銀珠寶,投奔太原。到太原後,劉皇后削髮為尼,從此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只求留一條活命。
前文說過,這位“抽爹算計劉”可謂是富可敵國。當時,各地上繳到中央的貢賦都要一分為二,一份入國庫,一份入劉皇后的私人腰包。而且與揮霍無度的李存勖不同,劉皇后屬貔貅的,守財奴,只進不出,從不剁手,平時唯一的開銷就是抄寫佛經、施捨僧人,她的施捨也很吝嗇,所以幾年下來,積蓄無數。
到了太原後,劉皇后就把這些錢存進尼姑庵,作為她養老之用。
權力和金錢,從來都是招災惹禍的根源。劉皇后在政治上對李嗣源毫無威脅,但她手裡的錢對捉襟見肘的李嗣源有著致命的誘惑。
可她是皇后,沒有軍隊、沒有權力的、母儀天下的弱女子,該羅織個什麼罪名呢?
謀反?聽著不像真的。有精明的手下就提出一個封建時代對所有女性都具有致命殺傷性的罪名:不守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