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據山南之後,楊氏集團的主攻方向也不是北面的長安,而是南面的東川、西川。

李茂貞興師討伐,楊守亮北部防線一觸即潰,似乎也沒有做好抵禦京師大軍的準備。

楊氏集團真是蓄謀已久的要造反?

楊氏集團的“外宅郎君”,這些節度使、刺史們從來不向朝廷依法繳納貢賦。但這可以看做是割據的證據,而不是謀反的證據。那一時期幾乎所有的藩鎮都不繳納貢賦。

評論一個人,定義一件事,要擺事實、講道理,有一說一。楊氏集團囂張跋扈、目無王法……廣義地說,這可以是謀反的表現,但在當時特定環境下,還是不能夠與狹義的“謀反”劃等號的。

我無意為楊復恭平反,也不提倡功過相抵。哪怕是功臣宦官楊復光,也有汙點,前文有詳述。

功是功,過是過,歷史不容半點馬虎。

所以我個人堅持認為,“倒楊運動”是昭宗回收皇權、中興大唐的大棋局中的重要一環,田令孜也罷、楊復恭也罷,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已,是被歷史挑中的炮灰。

【彭州尾聲】

王建圍困彭州長達兩年四個月,城中糧食斷絕,不出意外的上演了人吃人的慘劇,部分守軍投降,楊晟自知不敵,於是打算投降。

王建派人送來十隻羊,表示慰問。

楊晟卻大怒,認為這是王建嘲諷他為任人宰割的羔羊。於是拒絕投降,要鬥爭到底。

面對堅城,西川軍一籌莫展,智囊王先成建議修建“龍尾道”,即用土堆一個斜坡,堆到與城牆一般高。

龍尾道堆好,西川軍攻城已經如履平地,城池陷落在即,可楊晟依舊竭力抵抗。其部將王茂權發動譁變,斬殺楊晟,開城投降。

王茂權被王建收為養子,更名為王宗訓,其餘被收做養子的降將還有王宗勉(趙章)、王宗謹(王釗)、王宗綰(李綰)。

有位叫安師建的將領堅持抵抗,被生擒之後也拒絕投降,不願為王建效力。王建愛惜他的才華,問道:“你已經報答了楊晟,現在能為我效力嗎?”

安師建哭道:“我曾發誓要跟楊晟同生共死。今日不願苟且偷生,但求一死,您把我早早殺掉,就算您的一件功德。”

王建再三勸說,安師建卻不再多說一個字(三謂不回,乃戮之)。王建下令給他舉行隆重的葬禮。這一幕多像曹操斬陳宮。

彭州被攻克,威戎軍治下的四州之地,從此被王建吞併。

關於楊晟,還是值得多說幾句的。

楊晟起初為鳳翔將領,當時的鳳翔節度使還是李昌符。楊晟作戰英勇,有謀略,且為人和善,廣結人緣,遭李昌符猜忌,李昌符就想找機會殺了他。李昌符的一個姓周的小妾向楊晟洩密,於是楊晟逃出鳳翔,轉投禁軍。

後來,田令孜慧眼識珠,不斷提攜他,並讓他帶兵駐守大散關,為僖宗斷後,勞苦功高。再後來,田令孜從西川劃割出四個州,設立威戎軍,提拔楊晟為威戎節度使。

在王建入川、包圍成都的時候,楊晟曾帶兵救援田令孜、陳敬瑄,但被王建擊退。

王建拿下西川之後,楊晟又聯合山南楊守亮對抗西川王建,直至最終被王建所敗。

需要注意的是,楊晟的“楊”不是楊復恭的“楊”,嚴格來講,楊晟是“田派”而非“楊派”。

在李昌符被誅殺之後,救過楊晟一命的小妾周氏輾轉來到楊晟面前,柳眉帶笑、鳳眼含春,眉梢眼角說不盡萬種的風情,美人救英雄,英雄難道還不以身相許嗎?

周氏提出想嫁給楊晟為妻。

然而楊晟卻拒絕了這段姻緣,說您救了我的命,對我有重生再造之大恩,願以母事之。別當老婆,當老孃。

周氏多次催婚,楊大孝子固辭不允。每天早晚兩次請安問好,畢恭畢敬,待之如母。

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楊晟宅心仁厚,善待下屬,除了極個別的將領背叛,彭州城內的絕大多數將領都願為他忠勇死節,例如安師建。

“雖城中食盡,無叛者。”——《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