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李嚴使蜀(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嚴使蜀】
同光二年(924)4月,後唐李存勖派遣李嚴出使前蜀。
李嚴,原事劉守光,明敏多才藝,頗知詩書而能言善辯,同時又精於騎射,是個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此番奉命使蜀,任務比較特殊,因為他不是來謀求兩國友好,而是來炫耀後唐國力,對前蜀進行威脅、恐嚇。
按照李存勖的話說,目前天下未歸唐者,唯蜀與淮南。如果前蜀、淮南能向後唐稱臣,那麼後唐將恢復大唐昔日版圖,實現表面上的統一。
李嚴不辱使命,含沙射影地對前蜀當局提出嚴厲批評,指責他們自昭宗遷洛以來,就擁兵自重,坐視天子蒙塵受辱,有失臣禮,任憑朱賊發號施令而無動於衷,只有我主李存勖同志,與那篡逆賊子勢不兩立,率英勇之師與之抗爭十幾年。
批評指責過後,便是婉轉的軍事威脅:
“才過汾水,縛王彥章於馬前;旋及夷門,斬朱友貞於樓上……段凝統八萬雄師,倒戈伏死;趙巖知一人應運,引頸待誅……拱手取乾坤,只勞於八日……今則秦庭奉表、兩浙稱臣、淮南陳附拜之儀、回紇備朝天之禮……豈謂大蜀皇帝柔懷遠邇,居安慮危……特遣蘇張之士,來追唐蜀之歡……”
繼而是赤裸裸的恐嚇,說李存勖有統一天下之大志。
不知王宗衍是胸懷寬廣,還是沒心沒肺,居然不為所動。大將王宗儔大怒不已,奏報王宗衍,說李嚴的言論有辱先帝、有辱陛下、有辱國體,實在太過分,請殺之!王宗衍不許。
王宗衍安排宦官宋光嗣置酒招待李嚴,席間借酒套話,打探後唐虛實。
於是,宋光嗣與李嚴之間爆發了一場舌戰。
宋光嗣先是心平氣和地問他後唐的基本概況。
李嚴如實回答,說我主李存勖某年某月某日,於魏州建號登大寶,又是某年某月某日自鄆州突襲汴州,前後只用八天就入主汴州,接受了後梁三十萬降兵降將;後唐的領土範圍東至大海,西到甘州、涼州,北過幽州,南越嶺南,四方萬里無不臣服,父子傳襲累世的淮南楊氏、大唐舊臣的鳳翔李氏,紛紛派子弟入朝,稽首稱臣;至於荊南高季昌、潭州馬殷、吳越錢鏐等,自然更不用說,貢賦不絕……所以,我主懷之以德、震之以威,天下統一是大勢所趨,這項重任當然要由我主來完成。
宋光嗣冷冷一笑,“荊南、潭州、吳越的情況,我不太瞭解。不過這個鳳翔嘛,與我們蜀地有秦晉之好,時兒女親家,我們太瞭解他了,他們反覆無常、言而無信,他們的表態豈能當真?並且我聽說契丹日益強盛,難道後唐就不曾感到憂慮嗎?”
針鋒相對,您別給我裝大尾巴狼,什麼“天下臣服”啊,就荊南、潭州、吳越這幾塊料,前不久不是還向後梁稱臣嗎?他們的誓詞都是一時權宜之計,龍勝幫龍、虎勝幫虎,您後唐也只是在地圖上意淫一下廣袤無垠的版圖吧,雖然實際控制區域比後梁廣,但你們比後梁多一個強大的敵人——契丹。
面對宋光嗣甩出的難題,李嚴選擇了避重就輕,防守反擊:
“契丹與後梁相比,誰強誰弱?”
“那……當然是後梁更加強大嘍。”
“這不得了?後唐打後梁,如摧枯拉朽一般,何況是對付不如後梁的契丹。我們後唐都不需要動員全國兵馬,只需派一個節度使領一鎮之兵,就可消滅之。”
好像沒毛病,但……“那你們倒是出兵滅了契丹呀,何故常年累月受其襲擾?”
“上天有好生之德……”李嚴甩開三寸不爛之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內。”大意是存在即真理,蠻夷戎狄的存在也是上天的旨意,我們不能因自身強大而對這些化外番邦趕盡殺絕,“蓋不欲窮兵黷武也”。
宋光嗣敗下陣來,驚歎於李嚴的伶牙俐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