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渥之死】

楊渥被徐溫、張顥架空之後,內心一直憤憤不平,總想找機會奪回軍政大權。徐溫、張顥也覺得楊渥是枚定時炸彈,務必除之而後快。

二人私下密謀,約定弒殺楊渥,然後瓜分淮南,再聯合向朱溫稱臣。

後梁開平二年(908)5月,徐溫、張顥派心腹將士夜闖楊渥寢房,行弒殺之事。楊渥打算用糖衣炮彈策反刺客,承諾說假如你們能幫我反殺徐溫、張顥,那麼一律提拔為刺史。面對刺史的誘惑,絕大多數刺客都動了心,唯獨紀祥不為所動,恪守職業道德,嚴格執行任務,把楊渥勒死。

次日天明,張顥緊急召集文武百官,宣稱主公年事已高(畢竟23歲高齡)、體弱多病,於昨晚突發疾病,不幸醫治無效,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王府大廳,裡面是驚愕不已的文武百官,外面是全副武裝的刀斧手,眾將領的所有衛士隨從都被提前阻擋在外……不用說,大家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張顥手按佩劍,滿面殺氣,掃視眾人,厲聲問道:“主公已死,你們大家說說,這軍政大權應該由誰來主持啊?”

眾人低頭不語,無人響應。

張顥怒不可遏,緊緊握住劍柄,提高嗓門,怒吼著再問一遍。

還是無人應聲。

張顥暴怒不已,幾近歇斯底里地再問一遍。

連問三遍,大家始終保持沉默。氣氛緊張恐怖而又尷尬。

這時候,嚴可求主動閃班出列,替張顥解圍,說道:“軍政大權關係重大,不可兒戲。如今,我們四面環敵,征戰不休,能穩住局面的,只有您!只是……如果現在就讓您來主持軍政的話,稍顯倉促……”

張顥兩眼一瞪,“倉促什麼?”

嚴可求答道:“廬州劉威、歙州陶雅、宣州李遇、常州李簡,他們都是跟先王(楊行密)平起平坐的朋友,資歷老、功勞大、聲望高,擁兵在外,如果您今日自立為王,他們會不會真心擁護您呢?”

劉威、陶雅、李遇、李簡與李神福、臺濛、朱延壽、田頵、袁襲、徐溫等,是楊行密集團的創業股東,“廬州嫡系”核心成員,並號“三十六英雄”,楊行密起兵之初,就是在這36人的輔佐下,逐步做大。

而在三十六英雄中,只有徐溫立功最少,聲望最低。

楊行密晚年,極力打壓“廬州嫡系”,特別是田頵、朱延壽的叛變,使得楊行密把“三十六英雄”視作淮南集團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楊行密病重期間,“廬州嫡系”蠢蠢欲動,例如讓劉威襲位的呼聲就很高,鐵憨憨周隱甚至敢當著楊行密的面提出讓他讓位給劉威。

而一旦“廬州嫡系”得逞,篡奪楊氏基業,作為邊緣人物的徐溫也不會分得太多好處。於是,聰明的徐溫選擇站隊楊氏,表示願意擁護楊氏統治,支援楊渥繼統,這才收穫了楊行密的信任,成為託孤老臣之一。

總之,徐溫在淮南集團內部的聲望不算太高。

再看張顥,他的聲望更是遠在徐溫之後。張顥乃是“蔡賊”出身,最初效力於蔡賊秦宗權,後為孫儒部將,之後投降楊行密,然後降而復叛、叛而復降,當時就有部將建議楊行密把這反覆無常的小人殺掉,而楊行密為了展示寬大仁慈,就把他留在親衛隊中。

張顥不僅資歷淺、口碑差,更沒有足以服眾的威望。所以當他怒吼三連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回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