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關中疑雲(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裡有個小小的疑點,那就是被釋放回邠州的家人中,包不包括李繼徽的妻子。我們可以做個大膽地猜測:也許那些話根本不是出自李繼徽妻子之口,而是朱溫故意使人為之。至於李繼徽妻子,有可能是真的已經自殺,也有可能是“被自殺”,所以朱溫才以她的口氣說“期於刀繩”,然後再以她的“死”而深表遺憾,同時送還其餘人質以表歉意。
也有可能那些話就是李繼徽妻子的原話,她也沒自殺,而且也回到了邠州。
無論真相如何,朱溫在對待李繼徽投降的問題上,如果孤立來看,確實令人費解,而如果能洞察朱溫的“三步走”計劃,就會明白這是朱溫故意的放虎歸山,故意給關西集團埋雷。
除了李繼徽,朱溫還打算給關西集團添亂,如表奏李繼昭為秦州天雄軍節度使。李繼昭是李茂貞養子,也是在“鳳翔之圍”時投降了朱溫,而秦州位於鳳翔以西。
把李繼昭安排到鳳翔的西面,如果李繼昭叛歸李茂貞,那麼他的作用將與李繼徽一樣;如果李繼昭忠於朱溫,則他將成為李茂貞背後的尖刀。無論哪種結果,都是朱溫的勝利。
李茂貞出兵阻撓,李繼昭無法赴鎮,此事不了了之。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使得李茂貞和他控制的關西集團被迫磨刀霍霍,為了生存和尊嚴,不得不積極擴軍備戰。
崔胤同樣精於陰謀詭計,但他的水平與朱溫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他在長安狐假虎威,拿“鳳翔幫”祭旗,大搞反攻倒算,終於權傾朝野,體驗到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快樂,他自詡為政壇老手,卻根本不知道這是朱溫撩撥關西集團的需要。也是朱溫“三步走”計劃的組合拳。
崔胤的黨同伐異同樣極大刺激了關西集團,這是朱溫想要的結果。
關西集團積極擴軍備戰,自然對長安產生威脅,所以朱溫就有理由遷都洛陽。朱溫的陰謀,完美!
崔胤明白朱溫是不會跟任何人分享最終的勝利果實的,他與朱溫的決裂是遲早都要發生的事情,而且這場博弈的過程必然夾雜著一場血雨腥風,贏了得天下,輸了死全家。
在屠殺宦官之後,崔胤接管了中央禁軍,手裡有了兵權,然而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與朱溫相抗衡。
於是,在面對關西集團的威脅下,崔胤心生一計,向朱溫報告說禁軍的很多編制只剩下了空名,編下無兵,有名無實,近期關西集團又在搞小動作,不得不防,所以我請求您能准許我在京師招募新兵,以消除您在西邊的顧慮。
朱溫順水推舟,同意了崔胤的募兵請求,隨後在自己的部隊中挑選了數千名值得信任的同志,喬裝改扮之後,奔赴長安,應徵入伍。
按照崔胤的奏報,他計劃為給禁軍的每軍招募4個步兵營,每營250人,一個100人的騎兵連,每軍一千一百人,六軍共計六千六百人。
為了使之迅速獲得裝備從而形成戰鬥力,崔胤無所不用其極,砍伐掉城外的樹木以取木材,銷燬寺廟的佛像以取銅鐵。
崔胤自以為可以瞞天過海,悄無聲息地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卻不知自己這是主動跳入了朱溫的另一個圈套,在他這六千多新募“嫡系”部隊中,竟然有超過一半是朱溫安插進來的間諜。
隨著關西集團的蠢蠢欲動,長安城的街頭巷尾被各種流言充斥著,有的說李茂貞要再次稱兵犯闕、劫駕入岐,有的說西川王建也要來“保護皇上”,還有的說李茂貞聯合了王建,要劫駕入蜀……
崔胤是這些流言的幕後推手,然而“養寇自重”的小伎倆被朱溫將計就計,提出要遷都洛陽。這時候,崔胤才暗道不妙,薑還是老的辣,自己果然又被朱溫利用了一把。
崔胤這才悟到朱溫的“三步走”計劃:第一步,撩撥關西集團,製造威脅;第二步,利用威脅,遷都;第三步,兔死狗烹,改朝換代。
眼看計劃就要向第二步過渡,崔胤覺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一面加緊練兵,一面暗中聯絡襄州趙匡凝,打算遷都荊、襄一帶,以躲避朱溫鋒芒。關於襄州趙匡凝,後文會詳解。
正在生死榮辱的關鍵時刻,突然天賜良機!
這個機會就是青州平盧軍王師範的叛亂,如前文所說;同時,淮南楊行密也向鄂州武昌軍杜洪發動了攻擊,與朱溫爭奪對長江中段的控制權,後文會詳述。
嚴格來講,對於朱溫來說,這些算不上是致命威脅,只是稍微大一點點的日常。但對於崔胤來說,這是他僅有的機會了,有總比沒有強,死馬當作活馬醫。
於是,崔胤孤注一擲,主動發起了反擊。
這是一個永遠的歷史懸案。那一日,長安城的汴軍最高代理人、朱溫的侄子——朱友倫,與同事們在閒暇時刻打馬球娛樂,不幸發生意外,從馬上摔了下來,死了。